本篇文章6297字,读完约16分钟

40年来,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适应了中国对外开放的需要,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供了动力和压力,促进了出口结构优化和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通过汇率改革,我们促进了对外经济政策的调整。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扩大内需、改革生产要素价格和扩大进口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二是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步伐大大加快,加快了中国产业体系融入全球产业链的步伐。

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主办的“与改革开放同行”系列智库第三届论坛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谢福展、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原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李阳等国内权威专家围绕“改革开放40年理论与实践”这一主题,从多角度阐述了中国汇率改革的经验和方向。

汇率改革已经基本适应了市场经济改革的进程。

谢福展: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进程、成效和经验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作为两种货币的交换价格,是宏观经济中处于核心地位的经济变量。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一直是深化改革的重要课题。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在过去40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综上所述,主要有三次较大的形成机制改革和八次小的调整。

第一次汇率改革发生在1994年。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指导思想,国务院推出了改革开放以来最全面的改革方案。引入的措施之一是统一汇率,将长期的双轨汇率制度转变为基于市场供求的单一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二是取消留成付汇制度,实行结汇售汇制度。三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四是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有条件可兑换。这次汇率改革首先稳定了汇率水平。

汇率改革已经基本适应了市场经济改革的进程。

第二个是2005年的汇率改革,中央平价成为政策风向标。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方案。改革计划主要包括改变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机制,并参照一篮子货币,实施基于市场供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升2.1%,从8.28升至8.11。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参照前一天银行间市场的加权平均价格确定,并改为参照前一天的收盘价,但人民币汇率的日浮动区间保持不变,仍为0.3%。2006年1月4日,央行进一步引入做市商制度和询价交易机制,改变中间价格的定价方式。

汇率改革已经基本适应了市场经济改革的进程。

此次汇率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它有效地应对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面临的挑战,促进了中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增长,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其次,它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得到提升。海外离岸市场正在进行人民币国际化,特别是香港日益活跃的离岸市场,为人民币走向全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次汇率改革之后,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开始改变。与此同时,这一时期外汇储备大幅增加,增强了我们走出去的实力。1994年的汇率改革使我们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2005年的汇率改革使我们能够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

汇率改革已经基本适应了市场经济改革的进程。

第三是2015年的汇率改革,这是向浮动汇率转变的有益尝试。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改革中间价格的报价机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报价应参照前一交易日的收盘汇率。在此过程中,为了保持人民币的稳定,2015年12月11日发布了人民币汇率指数,强调应加强对一篮子货币的参考,以更好地保持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此后,在收盘价的基础上,一篮子货币和反周期因素被进一步引入。

汇率改革已经基本适应了市场经济改革的进程。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果?

首先,它有效地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对外开放。总的来说,汇率机制的改革是逐步进行的,这符合我们的主要改革进程。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利于互利共赢、长期合作、共同发展,有利于维护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国际经贸环境。

40年来,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适应了中国对外开放的需要,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供了动力和压力,促进了出口结构优化和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通过汇率改革,我们促进了对外经济政策的调整。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扩大内需、改革生产要素价格和扩大进口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二是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步伐大大加快,加快了中国产业体系融入全球产业链的步伐,提升了中国整体经济参与全球市场的深度。

第二,有效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宏观经济内外平衡。我们改变了过去过度依赖出口的增长模式,提高了国内消费和服务业比重,保持了中国经济“高增长、低通胀”的运行模式,避免了经济在外部冲击面前的大起大落。此外,经济内部失衡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人民币汇率的弹性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第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从2012年的44.9%持续上升至2017年的58.8%。最终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从2012年的54.9%上升到2017年的58.8%,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变。

汇率改革已经基本适应了市场经济改革的进程。

然后是外部失衡的缓解,它改变了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局面。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已从2014年8月的历史高点逐渐缩小,短期资本流动趋于平衡。

第三,改善了国内资本市场,抵御了外部金融危机的冲击。目前,资本账户开放也在逐步推进。截至2017年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划分的7个重大项目和40个小项目中,有34个已经完全或部分实现了可转换,而其中6个完全不可转换的小项目主要涉及衍生品交易、非居民在中国发行股票、个人外币贷款等。

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完善。汇率水平基本处于合理水平。最重要的是有效应对1997年和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保持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第四,加快人民币国际化。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项目启动并推广。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直接投资中的使用频率和规模稳步上升,离岸市场发展迅速。SWIFT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底,人民币在国际收支货币中的份额为1.66%,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和第五大外汇交易货币。

截至2017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已先后与37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协议金额超过3.3万亿元。互换功能已经从维持金融稳定扩展到同等重视维持金融稳定和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

在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推动下,海外人民币业务发展迅速。截至2017年底,香港人民币存款总额为5591亿元,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总额为4184亿元。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篮子,人民币国际化取得重大突破。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成功经验是什么?

第一,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始终遵循市场化改革方向,逐步减少政府对人民币汇率的直接干预。

二是要始终坚持改革的自主性。在人民币形成机制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从中国的根本利益和现实出发,确定汇率改革的方式、内容和时机。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仍然保持了汇率的稳定,保持了汇率制度的信誉,向市场传递了明确的信号,有效地稳定了国内价格预期。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七国集团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不同场合强烈敦促人民币升值。中国政府坚定地捍卫自己的利益,坚持把自己放在首位。它促成了这场危机。

三是坚持渐进式改革。我们的改革是循序渐进的。无论是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还是资本账户的开放,都是根据我国整体经济的基本面和改革的需要进行的。

四是坚持改革的可控性,尽可能减少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防止对外向型企业的影响,避免大的金融波动。

余永定:

汇率改革应更多地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

汇率是一种货币对另一种货币的比率。例如,一美元等于6.2元人民币,这6.2是汇率,这是直接报价。你也可以用另一种方法,即1元人民币等于多少美元,例如,等于16美分,这是间接定价方法。

什么决定了汇率?在研究汇率时,人们可以把美元视为一种商品。例如,把美元当成白菜。在讨论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和美元的供求关系时,我们首先可以把美元的供给看成是白菜的供给。

如果政府不干预,卷心菜的价格会是多少?这取决于卷心菜的供应和市场对卷心菜的需求,美元也是如此。如果没有干预,两条对角线(供求曲线)的交点就是美元的均衡价格,这完全由市场决定。

然而,正如我们早年所经历的那样,政府对大白菜实行价格管制,以防止大白菜价格因市场上大白菜短缺而上涨。当美元供不应求时,如果政府不想让美元升值(即不允许美元对人民币升值),就会对美元实施价格控制。

例如,假设美元对人民币的均衡汇率为6.2,但政府希望将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设为6.8。此时,市场上的美元供大于求。一旦大白菜供大于求,国家需要购买大白菜,以保持大白菜价格不变。同样,当美元供应超过需求时,央行需要进行干预。为了不让美元贬值(即不让人民币升值),央行需要购买美元,从而增加外汇储备。

可能还有另一种情况,假设美元和人民币的均衡汇率仍为6.2,但央行希望将汇率定在6元人民币兑1美元。由于美元如此便宜,对美元的需求增加了。在这种情况下,央行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1美元兑6元人民币的水平。只有美元可以持续投放市场,这将导致外汇储备减少。这就好比为了降低白菜的价格,国家需要不断地把白菜推向市场。

汇率改革已经基本适应了市场经济改革的进程。

汇率价格是如何确定的?基本上有两种方法。首先是遵循市场规律,由市场供求决定。美元比美元多时贬值,比美元少时升值。如果美元的供给和需求完全相同,它的价值将稳定在平衡点或在平衡点附近波动。第二种方法是政府根据不同的预定规则干预市场。

外汇市场的失衡也与国际收支有关。如果国际收支出现顺差(例如,中国经常项目出现顺差,资本项目也出现长期顺差),市场上的美元供应将超过需求,美元将面临贬值压力,人民币将面临升值压力。如果政府不想让人民币升值,就必须干预外汇市场,购买美元,积累外汇储备。如果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出现赤字,或者国际收支出现赤字,而对美元的需求大于美元的供给,央行将不得不将美元投入市场,以将汇率保持在理想水平,从而消耗外汇储备。

汇率改革已经基本适应了市场经济改革的进程。

什么是钉住汇率制度?与汇率制度直接挂钩意味着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固定的。无论外汇市场的供求如何变化,这里都是固定的。

在这种情况下,央行的做法通常是在美元供应量增加时买入美元,在供应量减少时卖出美元。这样,美元价格就可以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从1997年到2005年,人民币基本上与美元挂钩。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时,人民币盯住美元,不允许贬值。这不仅稳定了中国市场,也稳定了亚洲金融。非常正确。

盯住美元的最大好处之一是消除了不确定性。例如,一个企业可能有一个非常好的生产环境,其产品在国外市场很畅销。然而,汇率突然改变,盈利的企业可能会变成亏损。如果某一产品的生产成本为8元人民币,按照1美元兑10元人民币的汇率,公司在美国销售的每1美元产品可以兑换10元人民币,利润率约为25%。但是,如果8元人民币的汇率突然变成1美元,公司每卖出1美元商品只能换8元人民币,利润率为0%。如果汇率总是1美元=10元人民币,企业就不用担心汇率波动的影响。因此,企业不希望看到汇率不稳定。稳定的汇率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好的生产环境。

汇率改革已经基本适应了市场经济改革的进程。

钉住美元会带来什么问题?资源的配置是由市场决定的。盯住美元的实质是在外汇市场实施价格控制。价格控制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资源配置不当。盯住美元可能会降低企业对美国出口的不确定性,但也可能增加对日本等其他国家出口的价格不确定性。例如,美元和日元的原始汇率是100日元。如果美元和日元的汇率变成140日元,它将升值40%。由于人民币与美元挂钩,人民币对日元也升值了40%。在这种情况下,出口日本的100日元商品可以兑换成6.2元人民币,但现在由于升值只能兑换成4.43元人民币。这样,企业将受到损害,对日本的出口将减少。中国不仅向美国出口,也向其他国家出口。因此,钉住美元消除了对美国出口的不确定性,同时由于美元对其他国家的汇率经常变化,增加了对其他国家出口的不确定性。

汇率改革已经基本适应了市场经济改革的进程。

长期以来,中国的汇率制度一直是“参照一篮子货币进行浮动管理”2016年初,我们的汇率决定机制得到进一步发展,采用了“收盘价+24小时一篮子货币稳定”的中间价定价公式。根据这一公式,确定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有其优势,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中国近年来的汇率改革总体上是成功的,但改革步伐仍然缓慢。中国央行去年宣布,已结束对外汇市场的正常干预。这是一个重要的进步。希望央行在坚持必要的资本管制的前提下,仍然坚持不干预原则,让市场供求决定人民币汇率。

汇率改革已经基本适应了市场经济改革的进程。

李阳:

目前,保护外汇储备比保护汇率更重要。

汇率决定是一个高度复杂的过程,涉及两个方面:水平和决定机制。我们应该更关注汇率水平还是它的形成机制?我的回答无疑是,应该更加重视这一机制。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一种汇率理论能够成功地解释实际汇率。因此,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我们应该向实践致敬。在模型和市场之间,我们应该更加害怕市场。

汇率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作为一个模型,系统越封闭越好,而汇率是非常开放的。各种金融、经济、政治甚至心理因素都会影响它。因此,没有一种汇率理论能有效地解释汇率的实际变动。

我们应该主要关注汇率的形成机制。我们应该努力创造一种机制,既不能扭曲汇率的形成因素,又能充分发挥这些因素。太多的精力花在汇率水平的计算上,弊大于利,因为汇率是不计算的。我们应该向市场学习,致力于建立人民币充分发挥购买力的市场机制。然后我们应该让它与其他国家的货币形成一个汇率体系,让这个汇率体系指导我们在世界上有效地配置资源。

汇率改革已经基本适应了市场经济改革的进程。

因此,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下一步是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总体环境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而媒介环境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在这些“外围环境”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重点是建立有效的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微观市场结构,包括参与者、工具、交易机制、交易市场、风险管理机制等制度规定。在所有这些方面,我们有很多事情要做。

汇率改革已经基本适应了市场经济改革的进程。

我们今天正在讨论人民币汇率。当把层次和机制放在一起讨论时,我们的回答是强调机制,把改革放在首位。

汇率问题与外汇储备密不可分。因此,在制定汇率政策时,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当汇率受到影响时,我们是应该保护外汇储备,还是应该维持汇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答案是不同的,不同的国家给出不同的答案。在中国目前的形势下,保护外汇储备应该比保护汇率更重要。

亚洲金融危机给我们上了一课。当时,在经历了一次冲击之后,泰铢迅速贬值。为了避免恐慌,泰国政府采取措施保护汇率。结果,在两周内,超过4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全部被浪费掉,但汇率继续下跌。这一课值得记住。

现在,当人们谈论汇率问题时,比如中美之间的汇率,目标国家是美国政府。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误解。事实上,美国政府及其政策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问题的重要因素,但国际私人资本可能更为重要。国际资本正在关注大趋势,并在聚光灯下赌博。他们想从中获利。亚洲金融危机显而易见。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新一轮全球化的主要驱动力一直是不明确属于某个国家的国际私人投机资本。如果他们足够富有,足以成为敌人,甚至可以与许多大国抗衡,那么猖獗的国际私人资本将导致一个国家的经济陷入混乱。国际私人资本遵循市场规则,国家遵循更多的政治规则。因此,针对汇率问题,主要焦点应该是国际投机资本。为了削弱他们的恶意影响,完善他们自己的市场是很重要的,这样市场就很少有大的套利机会或获得利润的机会。只有这样,汇率才能稳定。(惠今)

汇率改革已经基本适应了市场经济改革的进程。

职责:耿沛

标题:汇率改革已经基本适应了市场经济改革的进程。

地址:http://www.ar7y.com/aelsy/2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