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84字,读完约4分钟

12月6日,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修订稿),银行业流动性管理将适应新的监管要求。

《国家商报》记者注意到,意见稿中提出了三个新的量化指标,即净稳定资金比例、优质流动资产充足率和流动性匹配率。此外,意见稿进一步完善了流动性风险监控体系,细化了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相关要求,如日间流动性风险管理和融资管理。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高级研究员刘涛告诉记者,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商业银行,尤其是一些中小银行,可能会面临一些周期性的流动性问题。此时,监管部门有必要引导商业银行进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把风险放在首位,准备更多的流动性储备。

三个新的指标将在不同的级别应用

《商业日报》记者注意到,在监管部门即将推出的三项量化指标中,净稳定资本比率适用于资产在2000亿元以上的商业银行,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适用于资产在2000亿元以下的商业银行,流动性匹配率适用于所有商业银行。

第一个指标,净稳定资金比率,等于可用稳定资金除以所需稳定资金,监管要求不低于100%。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指数值越高,该行稳定的资金来源越丰富,应对中长期结构性问题的能力越强。然而,鉴于净稳定基金比例的高风险敏感性,计算是复杂的,并且一些概念与流动性覆盖率共享。因此,适用范围与流动性覆盖率相同,即适用于资产在2000亿元(含)以上的商业银行。

强化银行流动性管理 银监会拟引入3项新指标

第二个指标,高质量流动资产的充足率,等于高质量流动资产除以短期净现金流出,监管要求不低于100%。指数值越高,银行储备的优质流动性资产越丰富,抵御流动性风险的能力越强。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与流动性覆盖率相比,该指标更简单、更清晰、更易于计算,更适合中小银行的业务特点和监管需要,适用于资产在2000亿元以下的商业银行。

强化银行流动性管理 银监会拟引入3项新指标

第三个指标,流动性匹配率,等于加权资金来源除以加权资金使用,监管要求不低于100%。指数值越低,银行用短期资金支持长期资产的问题越大,期限匹配度越差。流动性匹配率计算简单、灵敏、易于监控,能够有效识别潜在错配风险高的银行,适用于所有商业银行。

“中小银行的风险管理更为迫切”

关于银监会的意见稿,刘涛对《商业日报》记者表示,主要受四个因素驱动:一是宏观经济环境给商业银行带来压力,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带来新的挑战;二是商业银行面临金融技术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冲击;第三,利率市场化正在加速;第四,今年上半年以来的强有力监管越来越清晰。

刘涛指出,在这四个因素的影响下,商业银行,尤其是一些中小银行,可能会面临一些周期性的流动性问题。此时,监管当局应引导流动性风险,考虑风险应对,并准备更多的流动性储备。具体来说,大银行的流动性一般是充足的,很容易获得流动性支持。相对来说,这个问题还没有估计出来。但是,一些中小银行、地方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民营银行等。因为他们力量薄弱,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当市场存在风险时,中小银行更容易受到冲击,开展流动性风险管理更为迫切。

强化银行流动性管理 银监会拟引入3项新指标

《中国商报》记者注意到,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修订后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已于2018年3月1日生效。为避免对银行经营和金融市场造成较大影响,根据新监管指标的不同特点,合理设定了过渡期。

具体来说,一是为高质量流动资产的充足率和流动性匹配率设定一个较长的过渡期。考虑到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和流动性匹配率是新的指标,为避免在短期内对不合标准的银行业务造成较大影响,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和流动性匹配率的合规期设定为2018年底和2019年底。

第二,净稳定资金的比例没有过渡期。考虑到这一指标的监测历史较长,银行也比较熟悉,央行已经将其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巴塞尔委员会也要求所有成员国从2018年开始实施,因此没有过渡期。

第三,资产增加到2000亿元的银行将有一定的缓冲期。鉴于银行资产总体持续增长,但个别时期有所波动,对于资产首次超过2000亿元的银行,突破后的下个月仍可应用原有监管指标,然后再应用新的监管指标。对于资产规模在2000亿元以下,然后再次超过2000亿元的银行,根据资产规模直接应用相应的监管指标,不设缓冲期。

标题:强化银行流动性管理 银监会拟引入3项新指标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9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