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52字,读完约4分钟

最近,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一期《2016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报告中的一些细微变化及相关问题的解答也成为市场讨论的焦点。对此,专家指出,央行2016年第四季度报告为后续货币政策指明了方向,包括界定稳定中性的货币政策,突出金融风险防控,提出“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政策框架。除货币政策外,报告对中国经济预期的积极变化也值得特别关注,这不仅为实施稳健的中性货币政策提供了基础,也增强了对中国经济稳定的信心。

人民日报:经济预期有所改善 “稳健中性”成大方向

“稳定中立”成为大方向

中国的货币政策进展如何?央行发布的报告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关于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思路,报告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宏观政策稳定、微观政策活跃、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总体思路。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从“稳定”到“稳定中性”的转变,从以前的“坚持执行稳定的货币政策”到现在的“很好地执行稳定中性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强调“稳定和中立”是现实的需要。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指出,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求货币政策提供一个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一方面,中国经济需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因此当基本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时,需要及时适当地调整货币政策,防止经济惯性下滑;另一方面,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在杠杆率已经很高的情况下,也要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人民日报:经济预期有所改善 “稳健中性”成大方向

“要实施稳健和中性的货币政策,我们必须充分理解‘中性’的概念。从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所谓的“中性”是指货币政策不应该过松也不应该过紧,“不紧不松”是其合理状态。具体来说,就是要保持货币供应量总量的适度稳定,同时要不断优化资本投资结构,重视为实体经济服务。”中国银行(601988,BUY)(香港股票03988)首席研究员宗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人民日报:经济预期有所改善 “稳健中性”成大方向

用于泡沫抑制的“双柱框架”

在实施稳健的中性货币政策的同时,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将被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在这份报告中,央行大谈“防范风险”、“抑制泡沫”等问题,强调要果断处置一批风险点,重点防控资产泡沫,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牢牢把握不存在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如何防范和控制资产泡沫,化解金融风险,央行已经给出了明确的思路。报告指出,防止资产价格泡沫离不开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要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政策框架的作用。

“央行强调两大支柱政策框架的监管作用,这已经抓住了问题的根源,将为后期预防和控制资产泡沫提供更有效的解决方案。事实上,目前所谓的资产泡沫主要是房地产泡沫,房地产市场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泡沫的形成不仅会抑制实体经济的发展,还会影响金融稳定。因此,防范和控制资产泡沫不是简单的货币政策问题或宏观审慎政策问题,而是两者的结合和协调,以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宗亮说。

人民日报:经济预期有所改善 “稳健中性”成大方向

经济预期有所改善

除了传递有关具体货币政策的新信号外,央行的这份报告还对宏观经济前景做出了一些新的改变。宗亮认为,报告中许多积极微妙的变化反映了央行对中国经济预期的改善。与2016年第三季度报告相比,2016年第四季度报告中“中国经济新动能正在增加”的说法更加积极。与此同时,2016年第三季度报告中并未出现“展望未来一段时间,有许多有利于经济稳定增长的因素”和“2016年以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有所缓解”等积极言论。

人民日报:经济预期有所改善 “稳健中性”成大方向

“央行在报告中直接提到‘2016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有所缓解,运行总体稳定’。此前,它只提到“中国经济运行总体稳定”。这一次,央行明确表示经济下行压力有所缓解,反映了央行对经济下行的担忧。逐渐消散。”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说。

宗亮指出,央行预期的改善是基于对全球和中国经济客观形势的理性判断,这有充分的基础。事实上,2016年,中国经济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显著改善。就数量而言,中国经济在2016年前三季度增长了6.7%,在第四季度增长了6.8%;Ppi由负转正,保持强劲增长;进出口逐季度稳定和改善。从质量上看,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比重持续上升,消费贡献率达到64.6%,高技术产业加速增长。

标题:人民日报:经济预期有所改善 “稳健中性”成大方向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4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