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43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生物产业的发展需要夯实基础,弥补不足。特别是要加强技术改造,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发挥产业集聚的力量,通过生产、教育、科研企业共同探索新途径、新路径

“十二五”以来,中国生物产业复合增长率达到15%以上,2015年产业规模超过3.5万亿元。《生物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生物产业规模将达到8万亿至10万亿元,生物产业增加值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以上,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3月30日,深圳国际生物谷八广核心创业区战略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就中国生物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我国生物技术仍处“跟跑”水平 须探索新方式新路径

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副司长周南表示,目前,与国际水平相比,中国在生物领域的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分别为13%、27%和60%。要真正实现“十三五”规划的要求,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生物产业的特点和需求,需要产业、高校和科研企业的共同努力,在金融、教育和知识产权方面探索一些新的途径和途径。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指出,生物产业发展要打好基础,抓住机遇,实现突破。基础包括人才和基础设施建设。“没有人才和团队,什么都做不了。”万建民认为,人才引进的最大问题不是高层次人才的缺乏,而是转型型人才的缺乏,这就要求人才能够做到这一点,并巩固自己的技能。

波士顿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郭毅指出,通过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可以吸引大型制药企业落户,进而推动当地制造业和医疗服务业的发展,进而由专业医疗服务发展为专业医学院、医学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最终实现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

皇家内科学研究院和香港学院的邵祖德院士指出,在生物制药领域,中国的优势在于基因大数据,如何将遗传密码转化为商品是发展的关键。“为什么许多产品不能在中国推广,是因为基础研究和临床医生之间没有交流。”邵祖德指出,医疗转型、技术转型和产品转型只能通过搭建一个中心平台,搭建一座沟通桥梁,并依靠这个平台连接资本来实现。

我国生物技术仍处“跟跑”水平 须探索新方式新路径

"每个行业都必须有集聚力."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郭云培认为,只有把企业家、科学家和投资者聚集在一起,形成上、下产业链,产业发展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中国平安集团平安信托ppp业务总监高宏亮也强调:“产业集聚和上下游产业活力超乎想象。”在生物医药领域,应充分考虑上下游产业布局,通过整合企业资源,辅以综合金融服务,实现上下游的联动和聚合。

我国生物技术仍处“跟跑”水平 须探索新方式新路径

生物与生命健康产业已成为未来全球产业竞争的热点领域,这对于中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制高点,加快新兴产业的成长,发展新经济(爱智、净值、信息),培育新动能,建设“健康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据统计,目前中国有近200个以生物医药为主要产业的国家级和省级园区,对全国生物产业产值的贡献率超过30%,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了一批以长三角、环渤海和珠三角为核心的专业化高科技园区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我国生物技术仍处“跟跑”水平 须探索新方式新路径

以深圳为例,生物与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迅速,年均增长20%。2016年,产业规模达到2000多亿元,打造创新载体319家,涌现出迈瑞、华大基因、合益康等一批优秀创新企业。目前,深圳正在大力推进深圳国际生物谷建设,目标是进一步整合优质创新资源,推动生物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国际领先的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和世界知名的生物产业集聚基地。(经济日报记者杨阳腾)

我国生物技术仍处“跟跑”水平 须探索新方式新路径

(编辑:刘鹏)

标题:我国生物技术仍处“跟跑”水平 须探索新方式新路径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3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