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74字,读完约8分钟

为了促进高质量的发展,在不同的地方制定了新的蓝图。

6月以来,广东、四川、贵州、山东、河南等省先后召开了省委全体会议,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任务。《国家商报》记者发现,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多次出现,突出了问题导向、发展导向和目标导向,对高质量的探索也越来越多样化。

在“小地方”建设“大城市”的上海,应该把重点放在提高经济密度上;广东作为最早对外开放的门户之一,将重点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为解决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四川提出“多分行”战略,鼓励和支持创建省级经济副中心;处于新旧动能转换中的山东,强调要善于利用改革开放的“关键诀窍”...

东南西北各省要紧紧围绕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做出具体部署,实践新的发展理念中国区域经济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姚晨在接受《商业日报》采访时表示,目前,在普遍共识的要求下,各地更加注重突出自身特色,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规划。

更加开放,利用“大湾区”打造对外开放新格局

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只会开得更大。经过40年的发展,对外开放的内容不断丰富,格局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最初的沿海地区,到沿江、沿边、沿路,再到内陆,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

6月8日至9日,广东省十二届四中全会召开,部署了当前和今后的重点工作。其中,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重点,加快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

广东省委书记李希表示,要深化粤港澳协调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湾地区和世界一流的城市群,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率先形成海陆联动、东西互助的开放格局,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系。

尽管目前的计划尚未正式公布,但“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布局,自提出以来就备受关注。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四川明确提出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得与时俱进”。毕竟,要扩大开放合作,最重要的是要与先进生产力接轨,不断拓展和发展新的空空间。

事实上,四川作为一个内陆地区,需要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目前,四川也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新一轮西部开发开放的实施,将西部内陆地区推向了开放前沿。

显然,四川正在努力抓住这个机会。6月29日至30日,四川省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明确了新时期四川发展的主要方向。其中,围绕全方位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四川希望推进“四向扩张、全球开放”,形成立体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具体来说,就是“突出南方,加强东方,深化西方,扩大北方。”

当然,“四向扩张”不是一般的努力。四川省委书记彭庆华说,不同的阶段应该有不同的战略重点,在现阶段,应该把南北合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原因不难解释——东方是传统市场,而南方是新兴市场。四川省商务厅厅长刘欣表示,这两个方向是中国和四川的一个重要市场方向。"人口基数大,四川与这些地区有很好的产业互补优势."。

刘欣说,四川要加强与东部地区的合作,扩大与东部地区先进生产力的承接,巩固传统市场。与此同时,“日本和韩国地处东部,对外开放,是我们吸引外资的重要方向”。

他说,南去就是抓住“关键点”——抓住南方2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机遇,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与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经济区深度对接,深化与南亚和东南亚的合作。

更加协调的四川将建成“经济副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在部署新一轮重点工作时,许多省份都提到了“一盘棋”的思路,并明确表示“你不能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6月24日召开的中共山东省委十一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抓住改革开放的“关键举措”,创新体制机制,构筑对外开放新高地。同时,要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带动全局。

日前,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书记、主任张新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表示,山东省与先进省市最大、最根本的差距在于“思想解放不够、体制机制创新不够、改革措施不够”。例如,在一些部门,权力下放是以“选择性”的方式进行的,责任只愿意释放,而对部门有利和含金量高的事项却被推迟,没有形成一个促进它们的联合力量。

多地谋划个性化路径 中国高质量发展蓝图全面铺开

事实上,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已经指出,“不平衡和不充分”是发展中的“短板”。如果各部门、各地区能够“形成合力”,这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总体考虑,还有四川。在四川省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彭庆华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坚决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不要自吹自擂,更不要互相拆台,恶性竞争。他们必须以全省的“棋局”为重点,规划和推进自己的工作,实现区域差异和协调发展。

事实上,如何解决跨地区协调发展的问题,一直是四川所期待的。这一次,四川明确提出要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重点,实施“一枝多做”的发展战略,构建“一枝多做,五区合作”的区域发展新格局。要支持省会成都继续做大、做强、做“稳定器”和“发动机”,同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争当全省的经济副中心。“一个不够,两三个也不多。”用彭庆华的话来说,谁能承担这沉重的责任取决于实力。

多地谋划个性化路径 中国高质量发展蓝图全面铺开

集聚逐渐走向平衡是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许多地区的城市化率达到50%后,空区域经济形态将逐渐迎来从“虹吸集聚”到“辐射扩散”的转折点,这是优化产业经济地理、重塑区域经济版图的重要契机。目前,四川居民人口的城市化率为50.4%,而成都的城市化率超过70%。优化产业经济地理和重塑区域经济地图的“窗口期”已经出现。

多地谋划个性化路径 中国高质量发展蓝图全面铺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是“形成合力”。四川大学区域规划研究所所长邓玲在接受采访时说,他希望推动城市化的发展,并促进更多的合作;姚晨认为,要发展和形成一个新的增长极,“我们不能只谈论它”,但我们需要探索新的模式和新的利益分享机制。他认为,“如果处理好利益关系,行政壁垒就会处理好。”

绿化,突破资源瓶颈,提高经济密度

从量变到质变,离不开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增长动力的转变。

新旧动能转换迫在眉睫的山东,这次提出要坚持“换笼换鸟”的理念,找到一条高质量的发展道路,形成更加依靠创新、充分发挥先发优势的主导发展。

事实上,尽管山东经济总量已经超过7万亿元,仅次于广东和江苏,但传统经济比重过大、经济结构相对低端等问题一直制约着山东的高质量发展。今年2月,省委书记刘佳怡发表讲话,进一步明确了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海洋和高端装备在内的“十大”产业发展路径。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第一个达到3万亿元的直辖市,上海已经明确树立了追求更高质量gdp的“亩产量英雄”、“效益英雄”、“能耗英雄”、“环境英雄”的指导思想。

6月27日,中共上海市委十一届四中全会召开,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提升城市能源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多次引用纽约、伦敦和东京的经济总量和高端要素集中度数据,称上海仍有不足之处。他还说,例如,“人们有高原反应,城市也是如此。当它们发展到一定高度时,它们可能具有‘收缩效应’和‘临界点效应’,如果它们不好,它们就会收缩”。

多地谋划个性化路径 中国高质量发展蓝图全面铺开

对于面积只有60万平方公里的上海来说,要想在“小地方”上建设“大城市”,用有限的资源提高经济总量和质量,必须强调经济密度,努力提高平均产量和人均产量。

对于转型发展中的四川来说,如何优化经济结构,构建现代经济体系是需要考虑的核心命题。《国家商报》记者注意到,在“5+1”现代产业体系中,“数字经济”首次以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被放在了突出位置。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陈新有表示,电子信息、设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和化工等五大支柱产业是四川最基础、最合格、最万亿美元的产业,“代表了四川最强的‘实力’。”

同时,在他看来,数字经济不仅可以加速和催化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还可以催生一系列新产业和新业态。“抓住机遇,利用形势,四川一定能够迎来新的发展;相反,如果投篮慢,动作慢,就会落后。”

姚晨在接受《国家商报》采访时还提到,高质量的发展需要打破对资源的依赖,重点发展节能、环保、资源友好和可持续的产业。“数字经济本身可以形成一个大产业,它的应用也可以‘插上翅膀’到更密集、更高效的传统经济中。”

标题:多地谋划个性化路径 中国高质量发展蓝图全面铺开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3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