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74字,读完约4分钟

本报记者张木东

互联网金融的价值是什么?

经过快速发展和政策调整,这一根本性问题更加具有探索性。

“2013年后,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金融,尤其是p2p,发展迅速。”道口贷款首席执行官罗川认为,互联网金融自诞生以来就备受期待。其中,弥补普惠金融空怀特也是近两年来越来越被呼吁的发展方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6年,“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

长期以来,对小微企业、“三农”的金融支持存在“最后一公里”障碍,需要加强。

普惠金融需要什么?京东金融副总裁林大晋告诉记者:“首先,我们必须考虑居民作为资金提供者可以享受哪些包容性措施。其次,作为资金的需求方,如何获得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金融服务。”

事实上,这些正是网络金融可以弥补传统金融缺陷的地方。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金融服务在成本、收益和风险控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平衡。近年来,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网络金融公司的介入,使“金融下乡”、“金融救小”成为可能。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入打破了地域限制。

林大晋表示,互联网金融,尤其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金融技术公司,在促进包容性金融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他认为,一方面,金融科技公司可以利用互联网基础设施边际成本接近零的模式,充分挖掘“长尾”需求,更好地为更多人服务;另一方面,互联网的运行模式更贴近用户,企业可以通过与用户的强有力互动,更好地创新产品和创新模式;此外,互联网的运行模式可以积累更有效的大数据,帮助企业区分不同用户的需求,创建不同的场景,进行更好的用户管理,为用户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

互联网金融:探索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

罗川还专门谈到了p2p领域。p2p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资源分配效率,给借贷双方都带来了便利。这是帮助中国实现普惠金融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这就是为什么从地方到中央政府多次强调发展网络金融。

以开放的态度鼓励创新,探索新的金融发展模式。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落实新发展观、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指出,金融资源应更多地向农村倾斜,加快建设多层次、宽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村普惠金融,降低融资成本,全面激活农村金融服务链。同时,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到互联网金融,表明它将引导互联网金融和农村移动金融的规范化发展。

互联网金融:探索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

业内普遍认为,互联网金融的下一个“蓝海”在农村。中国农村人口约为6.19亿,占总人口的45.2%。如果我们能把握住市场需求,这也将极大地促进行业本身。

此前,阿里巴巴旗下的在线商业银行为农民推出了一项信贷产品“网农贷款”。2014年10月,阿里巴巴还推出了“千县千村计划”,希望在三至五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覆盖中国六分之一的农村地区。

电子商务、支付、金融和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和延伸,在更多方面填补了空普惠金融的空白。当然,还有更多的模式需要探索。

林大晋认为,优化是互联网金融未来包容性方向的关键词,包括各企业在数据层面的合作、联合风险控制能力的建设、大数据准确服务用户能力的提高、技术服务能力的优化以及信息不对称的进一步减少。百度金融的相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从区域来看,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的覆盖率需要进一步加强;从细分行业来看,包括教育、医疗、旅游、购房和购车在内的许多消费领域都可以进一步拓展;从信息的角度来看,个人信用信息的自由化将有助于互联网公司更好地评估用户,提供更准确的金融产品。

互联网金融:探索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

“要走出普惠金融的‘最后一英里’,就必须进一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林大晋说。

标题:互联网金融:探索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17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