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85字,读完约3分钟

未来中国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日前,针对“中国有5亿多人拥有家庭医生”这一被广泛质疑的报道,有关部门回应称,家庭医生不是私人医生,推广家庭医生合同服务是方便人们就医的重要举措。全国签约人数已经达到任务目标,但合同服务推广仍不平衡,服务质量有待提高。话题背后反映了人们健康的新需求。

应该说,家庭医生是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和提供全面、全周期卫生服务的突破口。当前,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城市化和慢性病高发病率的挑战,以医院为中心的医疗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大众的需求。居民集中在大型医院,“举国和谐”的现象不利于改善医疗环境,平衡医疗资源,合理控制医疗费用。从“去医院”到“看病”,家庭医生制度在许多国家也是一种普遍做法和成功经验。《关于推进家庭医生合同制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17年,家庭医生合同制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合同制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然而,目前我国家庭医生的合同制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居民认可度较低,基层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已成为人人“吐痰”的重要背景。

居民需要更多“健康管家”

“看病”的模式对中国老年人来说并不陌生。一次,以春苗为代表的“赤脚医生”以一针一把草为主体,建立了中国的初级卫生保障体系,被称为中国的第一次卫生革命。改革开放以来,“赤脚医生”淡出了历史舞台,中国的医疗金字塔结构发生了逆转。大型专家主要聚集在三大医院的顶层,而社区医生则住在塔的底部。但是,他们普遍存在学历低、职称低、知识老化、经验不足等问题。,并无力承担卫生“守门人”的责任。未来中国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结束大医院的“战时状态”,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居民需要更多“健康管家”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要加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家庭医生不仅是一个专业名称,也是一个家庭的“健康管家”,帮助居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生病或少生病,这反映了基层服务模式与大型医院服务模式的区别。然而,社会地位低、职业前景差、收入水平低是基层家庭医生面临的普遍问题。目前,家庭医生,特别是全科医生的数量不足,与到2020年每万城乡居民拥有2-3名合格全科医生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要完善合同制服务的激励机制,告别旱涝灾害,吃“皇粮”,增加“含金量”,加大家庭医生的工作力度。

居民需要更多“健康管家”

目前,家庭医生签约的覆盖率还不够,很多人反映只是“无协议签约”和“签约签约”。面向居民健康需求的个性化签约服务不足,居民获取感不强。提高家庭医生签约率,当务之急是以问题为导向,解决政策“障碍”。例如,一些慢性病患者只能在大医院开药,但家庭医生不能开。制度不配套,政策支持不到位,家庭医生仍然不能回家。去年,上海启动了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只要居民选择家庭医生进行治疗或转诊,他们就可以享受“大套餐”,如优先预约治疗、慢性病长期处方和延长处方。以居民需求为切入点,通过“政策红利”吸引居民自愿签约,可以量身定制卫生服务。

居民需要更多“健康管家”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社会。家庭医生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扩大覆盖面只是第一步,所以我们应该跟上医生的服务和水平。只有让更多的家庭医生回家,我们才能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帮助健康的中国。(王君平)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朱颖

标题:居民需要更多“健康管家”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15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