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01字,读完约4分钟

河南省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和渠首,是秦巴山区的连片贫困地区。2009年以来,西川县丹江口库区已有16.5万移民迁出,127家搬迁企业关闭,确保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顺利建设。淅川县正在探索如何在实现绿色发展的同时实现消除贫困的目标。

2017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南阳分行将淅川县确定为推进普惠金融试点县。“在学习兰考县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创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栾川县实际,将普惠金融作为金融支持绿色发展和扶贫的有力切入点,让普惠金融的阳光和雨水洒在运河上。”PBOC南洋支部书记兼主席王强告诉记者。

在中国人民银行南阳分行的指导下,淅川县政府发布了《关于推进淅川县普惠金融与农村信用体系整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成立了领导小组,成立了县、乡、村三级金融服务中心,并补充了风险补偿基金。中国人民银行南阳分行新增2亿元扶贫再融资额度,为普惠金融在淅川落地奠定了良好基础。

充分利用信用信息

为服务扶贫,2017年6月,河南省开展了将重点扶贫开发县所有贫困户信息录入河南省农村信用信息系统的工作,要求9月底前完成。8月,淅川县提前完成了这项工作。

淅川并没有就此止步。全县确立了“以户促户、以村促村”的思想,设计了“接受信贷-使用信贷-建立信贷-评估信贷-提高(降低)信贷”的六步工作方法。从三个试点村的1000多名非贫困农民那里收集了近16万条信息,并将其输入信息系统,耗时近三个月。“普惠金融不仅要有助于消除贫困,还要有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推进‘三农’问题。”PBOC南洋支部书记兼主席王强告诉记者。

普惠金融植根渠首

凭借信用信息的“大数据”,淅川充分利用信用信息,建立了三级评分机制。首先,河南农村信用信息系统的数据分析模块为农民打分;其次,主办金融机构根据重要性对信息系统数据进行分类,并根据农户家庭成员的素质、技术水平和现有业务内容进行评分;最后,由村干部结合农民的日常信用状况和农村熟人的社会认可度形成分值。这三个分数分别按50%、30%和20%的权重综合计算,最终形成每个农民的最终分数。根据得分情况,分为aaa+、aaa、aa和A四类,这四类是授信的唯一标准,包含30万元、20万元、10万元和5万元的授信额度依次授予。

普惠金融植根渠首

2017年11月16日,淅川县9个重要乡镇的汤旺桥村拉开了普惠性信贷的帷幕,100户有融资需求的农户获得了每户3万至30万元的普惠性信贷,共计1100万元,占全村接受信贷农户的近三分之一。

信用和信用一起成长

普惠金融与农村信用体系的整合与发展是淅川发展普惠金融的核心理念。

在包容性信贷的情况下,向农民发放贷款正是补充和完善农民信贷信息的开始。主办行还应跟踪贷后情况,记录农户信贷资金使用情况,偿还本息等情况。,并将该信息及时输入中国人民银行信贷信息系统,并定期反馈至河南农村信贷信息系统,作为下一周期调整农户信贷额度和执行利率的依据。为了保证信息的质量,要求主办行建立联络制度,并有专人负责收集和反馈农户的信用信息。

普惠金融植根渠首

信贷信贷增长效应显现。淅川县农村信用社充分发挥农民诚信在评估信贷用户、信贷村和信贷乡(镇)中的作用。能够按时偿还贷款本息的,将被评为当年信用用户,信用额度提高,贷款利率降低。通过普惠金融和农村信贷建设的整合和发展,将逐步建立起一个有利于农民信守承诺的良好环境。

创建包容性服务

中国人民银行南阳分行结合全县实际,提出建设一点(惠民支付服务点)、一站(普惠金融服务站)和利用好两个平台(普惠金融一网通和普惠金融智能工程平台)的目标。计划今年年底前将淅川县大部分农业退出点升级为惠民支付服务点,将普惠信贷试点村的农业退出点升级为普惠金融服务站,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县域普惠金融服务中心。同时,将普惠信贷、小额信贷及相关收付款项目纳入网通平台,以数字金融和智能金融理念为基础,在淅川县村庄、景区、教育、公共事业等重点民生项目中推出“智能金融+”创新工具,打造“普惠金融智能工程平台”。

普惠金融植根渠首

截至目前,淅川县已在试点村建立了普惠金融服务站,具有金融服务、信贷服务、风险防控、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和特殊服务等功能。,并为周边六个行政村的农民提供了10,000多项服务。

标题:普惠金融植根渠首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15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