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07字,读完约3分钟

我们的记者莫莉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以来,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全球化趋势抬头,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和脆弱性加剧,世界经济面临更多风险和挑战。在整体外部环境不利于贸易投资自由化发展的情况下,加强“一带一路”与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结合,将成为中国自主扩大开放、探索制度创新、服务国家战略、开创改革开放的新模式。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华特博士后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9月20日联合举办的“自由贸易区蓝皮书:中国自由贸易区发展报告(2017)”新闻发布会(以下简称“蓝皮书”)上发表的最新国内科研成果。

“一带一路”与自贸区对接:中国改革开放新模式

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自贸区建设”。坚持世界贸易体系规则,坚持双边、多边和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扩大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利益趋同,加快实施基于周边地区的自由贸易区战略。改革市场准入、海关监管、检验检疫等管理体制,加快环境保护、投资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等新问题谈判,形成高标准自由贸易区全球网络。

“一带一路”与自贸区对接:中国改革开放新模式

数据显示,根据这一部署,中国已与1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自由贸易区,覆盖了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30%左右,初步形成了以周边为基础、辐射“一带一路”、面向世界的自由贸易区网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水平还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自由贸易区的贸易额比重较低,自由贸易区开放领域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不能适应发达国家主导的经贸规则体系。“一带一路”的提出为中国自由贸易区网络的建设和完善提供了契机。

“一带一路”与自贸区对接:中国改革开放新模式

加强“一带一路”与自由贸易区的联系

20日,与会专家认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制定的政策应积极服务于自由贸易区建设,同时与沿线国家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也应充分体现“一带一路”原则和精神,以实现中国国内政策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融合,实现“一带一路”与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统一。

在此过程中,应特别关注与主要经贸伙伴或贸易伙伴的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升级,这对现有自由贸易区网络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只有十几个国家与中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这些国家的经济规模普遍较小,发展水平不高,这阻碍了“一带一路”的顺利实施。因此,我们应重点发展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自由贸易区,并在已建立的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升级。通过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一带一路”应倡导付诸行动,进而提升国家间的经贸合作水平。这样,通过“一带一路”和自由贸易区战略的相互融合和促进,更多的中国声音将会发出,更多的中国元素将会注入到国际经贸合作和国际规则制定中。

“一带一路”与自贸区对接:中国改革开放新模式

蓝皮书指出,“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的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的建设自然是一致的。例如,老挝已成为通过互联互通连接周边国家枢纽的“内陆国家对陆地相连国家”战略,哈萨克斯坦以运输和物流基础设施项目为核心的“光明之路”计划,印度尼西亚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的“全球海洋支点”发展计划,以及英国旨在提高北方城市竞争力的北方经济引擎计划。由于这些国家都是与中国建立或计划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合作伙伴,双方的有效对接不仅可以产生更大的项目基准。可以说,在中国现有的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大部分都担负着与“一带一路”建设直接对接的任务。

标题:“一带一路”与自贸区对接:中国改革开放新模式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12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