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45字,读完约5分钟

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开启公正与便利之门――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司法机关改革开放综述新华社记者罗沙、杨

公平和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可见的方式实现。

司法公开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水平的重要尺度,也是中国法治建设的应有之义。十八大以来,中国司法机关以改革为动力,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努力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捷的阳光司法机制,让越来越多的人共享阳光司法的温暖。

公开促进司法公正,有效提高司法公信力

近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玉环案”二审在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并宣判。山东省高级法院通过微博对庭审和判决进行了直播,大量庭审细节和案件关键信息在第一时间通过互联网清晰呈现给人们。

“通过公开审判,让我们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和正义,这就是公开的含义。”一位网友评论道。

案件流信息的披露是司法公开的关键。曾几何时,案件的审理过程只有办案法官和书记员才清楚,当事人只能尽力询问情况。随着“中国审判程序信息公开网”于2014年8月投入运行,这一现象正在成为历史。

完善审判流程、审判活动、裁判文书、执行信息披露……截至目前,中国裁判文书网已发布裁判文书3000多万份,访问量近100亿次,覆盖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裁判文书网。

检察机关充分利用案件信息公开网络,发布了549万多件程序性信息、201万件法律文书、25万件重要案件信息和201万件法律文书。

司法部门深化监狱事务公开,依法公开减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的法定条件、程序和结果。

公安部门在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统一的执法公开平台,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现了行政处罚决定文件的网上发布,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现了行政复议决定文件的网上发布,只需在网上点击一下就可以了解案件办理的流程信息。

“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司法程序及其结果的公正性,切实提高司法机关的公信力。”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沈德勇表示,这不仅促进了司法作风的转变,有效遏制和预防了司法腐败,而且促进了全社会法治观念的增强,促进了自觉守法、依法办事的法律环境的形成。

阳光司法,最好的“法治公开课”

在信息时代,每个人都有麦克风,每个人都有照相机。在法治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上传和发布”司法信息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自2016年10月起,最高人民法院启动了为期一年的大规模互动直播“向执行困难宣战”。媒体记者与执法人员一起走进行刑现场,网上直播的法官和不可信赖的执行者的“把戏”吸引了大量网民的赞扬。

“现场直播的形式对被处决的人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对公众来说,这也是一种法制宣传和教育。”张学兵,全国律师协会副主席。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司法机关通过流行的科技手段直观地展示了司法人员工作的真实状态。

自去年7月1日以来,最高法院的所有公开法庭案件都在互联网上进行了现场直播,有60多万人现场旁听,有20多亿人观看。

检察机关建立案件信息公开微信平台,积极向当事人和律师推进案件进展,实现单向申报到双向互动的转变。

公安部门实行群众评议公开办理制度,把群众评议作为办案的重要环节,让群众有话可说;实行执法办案全过程解释告知制度,在执法的各个环节向当事人解释告知,使当事人信服。

天津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侯新义表示,“阳光司法”提高了公众对司法的关注和认识,提高了当事人对司法活动的参与度,是维护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力量源泉。

许多法律专家认为,人民与司法机关的“零距离”接触,有利于迫使司法人员提高工作能力,规范履职行为,也有利于增进公众对司法机关的了解和理解,树立全社会的法律权威和法治信念。

公开透明,为群众打开司法便利的“大门”

登录资中法院网站,点击网上诉讼服务中心,填写立案申请,提交电子诉讼材料...四川律师王浩在短短几分钟内完成了网上民事诉讼申请。

只有公开透明,我们才能为群众打开“门”,以正义来方便人民。

目前,全国法院已基本建成诉讼服务大厅,2000多家法院运营诉讼服务网络。大厅、网络、热线三位一体,人民法院正努力把诉讼服务中心打造成一个为人民伸张正义、方便人民的响亮品牌。

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的检察服务大厅建设全面推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检察机关在“同一个平台”上,按照“同一个标准”、“同一个程序”,向群众提供案件信息的公共服务。

信息化是司法公开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司法便利性的关键措施。让数据和信息跑得更多,让人们少跑腿。在信息时代,新的科技手段能够更好地促进为人民伸张正义和为人民伸张正义。

随着“智能法院”建设的加快,实现了全程在线处理,全过程依法公开。提供全方位智能服务的“网络化”、“阳光化”、“智能化”的法院正逐渐成为现实。

检察机关着力打造“智能检察”,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在智能检索、案件推送、协助定罪量刑、绩效管理等方面的作用,推动检察信息化建设由“服务管理为主体”向“服务管理与案件处理并重”转变。

人民的司法需求是司法机关改革创新的不竭动力。专家认为,在全面推进法治进程中,司法机关将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推出更加透明、更加便民的“阳光司法”新举措,使司法公正能够体现在每一个具体案件中,体现在当事人和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中。

(编者:彭爽)

标题:敞开公正便民之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司法机关以改革促公开综述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10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