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04字,读完约4分钟

本报记者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实体经济始终是中国发展的基础;在做好金融体制改革中,提到了“促进金融机构突出主业,突出重点,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维持稳定和中性的货币政策时,我们应该“促进更多的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

然而,现实是“房地产在银行贷款余额中的比重远远高于工业,表明经济“去现实化”趋势明显。”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全国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警惕实体经济的“去现实化”

李钟毅说,要警惕实体经济的现实,防止产业“以空为中心”和“边缘化”。

根据央行数据,截至2016年底,m2余额为155.01万亿元,同比

增长11.3%。“但这些资金过多地流向了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住房市场和期货市场,投机活动获得了巨额利润。还有大量资金通过理财等金融衍生品,或在金融系统本身流通,或在体外循环。进入实体经济。”李对说道。

数据显示,2016年,新增银行贷款12.65万亿元,房地产贷款占44.8%;贷款余额106.6万亿元,其中房地产占25.03%。“产业占多少?在寻找数据时,我找不到行业占多大比重。”据李调查,发现,在一些省份,这一比例是17%-20%,而最低是13%。

工业投资的增长率不容乐观

李说,由于实体经济利润低,资本吸引力减弱,工业投资增长率明显下降。数据显示,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9%;民间资本占固定资产投资的61.5%,制造业投资的80%左右是民间资本。私人资本投资的热情下降,制造业受影响最大。

“一些省份的工业投资急剧下降,工业投资与投资的比率明显低于当地工业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因此,在某些地方,工业被边缘化,工业不受重视。”李对说道。

分布和人才流失值得关注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公布的19个重点行业的非私营员工平均年收入,年收入最高的是金融业,最低的是农林牧渔业,制造业排名第14位。“实体经济中员工的收入普遍较低,但实际上差距可能更大。这种反差如此之大,以至于实体经济在人才流动和职业选择方面处于绝对劣势。”李对说道。

李说,中央政府对这一现象高度警惕,近年来采取了多项政策措施:财政支持,支持减税、减费,支持银行降息,加大垄断行业改革力度,允许民间资本有序进入。“有许多措施,多年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坦率地说,没有根本的解决办法。”

实体经济的比重不应该太低

如何振兴实体经济?李认为,最根本的是靠企业自身的努力,另一个是为实体经济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李建议,第一,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搞好实体经济和振兴实体经济的政策,要贯彻执行,不能打折扣,不能有太多的边界条件,不能拖延时机。我希望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成为部门规划、细则和标准。事实上,每个人都在这样做,我希望能够坚决执行。实施起来肯定有困难。遇到困难时,不要轻视它们,不要倒退,要面对困难。

要切实防范工业被“空心化”

第二,我希望有关研究部门能研究一下“十三五”期间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借鉴国际经验,在工业化中后期,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峰值后会逐渐下降,这是一个规律。

从制造业的角度来看,在2050年进入制造业强国的第一方阵是非常鼓舞人心的,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工业仍将主导国民经济。在未来几年,工业的比重不应迅速降低,至少到2020年,工业不应低于30%。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我们决不能削弱和减少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制造业。”

标题:要切实防范工业被“空心化”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3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