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361字,读完约11分钟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为目标,以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为重点,探索在江苏省苏州市建设信用信息系统试验区。通过与地方政府共同培育国有资产背景的企业征信机构,初步实现了“政府+市场”信息资源的统筹规划,更好地满足了金融机构对征信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有力支持了地方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构建了地方企业征信新模式,进一步推动了多层次、宽覆盖的征信体系建设。它的经验值得学习。

全力打造企业征信体系建设的“苏州模式”

11月底,江南水乡苏州已进入初冬季节,但街上仍是绿意盎然,风景如画。在一些风景优美的地方,你会看到一些桔子树在风中摇曳,甜甜的金橘弯着树枝,让人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同样,人们感受到丰收的喜悦。11月30日,“苏州信用信息系统试验区建设现场推介会”在苏州召开,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副行长贾拓发表了鼓舞人心的讲话。他说,去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与苏州分行签署了共建信用信息系统试验区的协议,为政府和银行共同探索本地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开辟了新的征程。一年来,苏州信用信息实验区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的“苏州模式”。

全力打造企业征信体系建设的“苏州模式”

据了解,在过去的一年里,苏州的信用信息模式在省内外的影响迅速增加。去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郭新明向分管金融工作的副行长提交了《江苏省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报告》,并就苏州市信用信息模式做了具体汇报。经过研究,省政府认为苏州模式值得借鉴。不久前,南京分行向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报告了受总行分管分行领导指示开展的“苏州信贷信息模型实践与思考”专项调研。

全力打造企业征信体系建设的“苏州模式”

实践:“苏州模式”是以国有资产背景的企业征信机构为基础,以金融机构为重点,创新征信产品和服务,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服务金融机构防范风险,初步实现“政府+市场”的信息资源总体规划。

苏州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乡,被誉为地球上的天堂和东方的水城。改革开放以来,苏州迅速崛起为一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贾拓表示,为了巩固金融基础设施,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和社会信用环境,南京分行决定在经济发达的苏州地区推广企业征信机构和征信服务。

2014年,在南京分行的推动下,市政府决定以市场化的国有信用信息公司推进地方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并启动成立注册资本1.5亿元的国家信用信息公司苏州企业信用信息服务有限公司。采用这种建设模式,不仅有利于打破信息壁垒,建设全面、及时、长远发展的地方信用信息平台,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建设更加先进的信用信息系统。该模式具有较高的信息安全和保护水平,同时也体现了独立第三方征信机构的特点,充分发挥了其公共服务的市场功能。

全力打造企业征信体系建设的“苏州模式”

要做好这项工作,银行和政府携手共享资源尤为重要。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与市政府充分合作,研究苏州市信用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需求,共同制定了符合本地特点的信用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和工作机制,并签署了《信用信息系统试点区建设合作共建协议》,明确了市政府和人民银行在信用信息系统建设中的职责分工和任务清单。该协议有效推动了苏州在信用报告机制、政府与银行信息共享、信用报告平台开发和信用报告产品应用等关键领域的开拓性努力。

全力打造企业征信体系建设的“苏州模式”

苏州相关领导坦言,信息收集和更新是征信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这项工作不是单靠征信公司来完成的,而是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特别是政府部门的全力支持。在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苏州信用信息公司在获得企业授权的前提下,从66个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收集了信息。信用信息数据库覆盖全市16万家法人企业,收集了6600多万条信息。

全力打造企业征信体系建设的“苏州模式”

为了有效整合本地信息资源,挖掘各类信息的价值,南京分行征信办和苏州金融办共同推动和指导苏州征信公司设计开发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基础应用系统、增值应用系统和移动应用系统,构建了更加科学完善的苏州信用信息平台。

同时,为了更好地利用重点领域的信用信息,南京分行信用信息办公室与市政府金融办进行了多次磋商,建议苏州信用信息公司以服务金融机构为重点,按照“立足金融、造福企业、辐射社会”的思路,逐步拓展金融以外的领域。在市金融办的推动下,目前已有89家金融机构接入苏州信用信息平台,依法查询企业信用信息报告26万份,平均每天查询1050多份。其中,30家主要银行已将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平台嵌入到信贷业务流程中,将其作为信贷审批的必要环节,防范信贷风险。

全力打造企业征信体系建设的“苏州模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确保信用信息系统建设的长期推进,市政府制定了《苏州市金融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2015-2020)》,通过政府“信用增级”服务有效降低了中小企业融资门槛,有效发挥了金融资源信用配置的积极激励作用。自2015年11月苏州金融服务平台上线以来,截至2017年9月底,已有13300家注册企业,36家金融机构参与服务,解决了18500家企业融资需求,融资金额2040.8亿元。

全力打造企业征信体系建设的“苏州模式”

结果:“苏州模式”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长期存在的信息收集和更新问题,增强了经济金融政策的协同效应,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有效拓宽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副总裁贾拓表示,与互联网、大数据等征信模式相比,苏州征信模式有四个值得借鉴的经验。

首先,探讨了地方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在苏州信用信息系统建设的实践中,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一个清晰的框架。首先,很明显,信贷信息系统应该与金融系统相结合,金融创新应该在金融系统中得到促进,信贷信息系统应该作为基础设施得到修复。其次,信用信息业务的服务对象不限于银行信贷。随着业务的扩展,银行、证券、保险、资产管理等大型金融领域对信用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第三,信用报告业务需要从原来单一的信用报告和信用调查发展到涵盖客户识别、资本定价、风险控制和不良资产处置全过程的多维格式。

全力打造企业征信体系建设的“苏州模式”

二是维护信用报告的公平性和信息安全性。一方面,苏州信用信息模型以国有资产背景下的苏州信用信息公司为核心,在获得信息主体授权后,开展信息采集和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通过基础服务平台向外界提供信息查询和增值服务,既保证了公平正义和信息安全,又兼顾了信用信息的商业价值。另一方面,苏州信用信息有限公司在增值服务和衍生应用技术领域与评级机构、互联网大数据机构、金融科技公司等市场化机构合作,充分发挥这些机构在人才队伍、技术研发、产品应用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合作形成良性互动发展。该模式在维护信息主体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有效整合企业信息资源,探索地方企业征信业务发展模式,更好地释放信息流产生的红利。同时,也避免了征信市场的无序竞争,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全力打造企业征信体系建设的“苏州模式”

第三,探索多层次、广覆盖的信用信息系统的发展路径。苏州信用信息模型的成功运行,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政府部门信息分离导致的中小企业信息收集和更新问题,增强了经济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协同效应,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有效拓宽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提高了融资的有效性。这不仅为地方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探索了一种有效的模式,也为中国人民银行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探索了一条市场化的发展道路。从培育地方信用信息市场的角度来看,该模式充分发挥了地方信息资源的优势,初步形成了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信用信息服务为基础,以地方信用信息机构差异化信用信息服务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元化、广覆盖的信用信息市场雏形。

全力打造企业征信体系建设的“苏州模式”

第四,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苏州金融服务平台和信用信息平台的建立,有效推动了“信用信息+金融”一体化金融服务创新,为地方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它解决了许多缺乏抵押和担保的中小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金融机构通过准确识别信用信息服务促进差别定价,逐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信贷信息平台的运行有效促进了金融机构防范信贷风险,进一步优化了区域信贷环境。据统计,自2015年11月苏州金融服务平台运营以来,约有1400家小微企业通过该平台首次获得贷款,初始贷款金额约为96.7亿元,平均利率为5.3%,不良贷款率仅为0.13%。

全力打造企业征信体系建设的“苏州模式”

启示:引进“苏州模式”主要得益于坚持市场导向和因地制宜;坚持政府和市场各司其职,两轮驱动;坚持为实体经济服务,充分发挥征信在经济金融中的基础性作用。

一年来,苏州信用信息实验区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信息整合取得有效突破,平台建设快速发展,数据应用初见成效。它的成功有三个主要的启示。

首先,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建设要坚持市场化和因地制宜。苏州信用信息模型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一定的效果,这与当地的经济金融环境和对信用信息的内生需求密切相关。苏州经济金融发达,信用信息产品需求旺盛。政府高度重视信用信息系统的建设,信用信息系统是推动政府信用信息系统快速发展的内生动力。但是,从全国来看,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对征信的认知和需求仍然存在差异,一些地区部门和行业的征信建设也存在差异。因此,地方征信体系的建设模式只能因地制宜,取长补短,很难简单照搬。现代信用报告是一项系统工程,已经走出国门数百年,中国也需要做好长期不懈努力的准备。目前,结合本地实际,有重点、有层次地推进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是一条有效途径。

全力打造企业征信体系建设的“苏州模式”

其次,企业信用信息市场的发展应坚持政府和市场的双轮驱动。在征信模式的选择上,究竟是采取传统的行政推广模式,还是鼓励征信机构自由竞争、优胜劣汰,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从苏州信用信息模式的探索来看,政府和市场是推进信用信息系统建设的两翼,不可缺失或忽视。一方面,信用报告机构是一个管理信息的特殊行业,它们拥有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平台,因此不能让它们疯狂发展并自行消亡。另一方面,大量信息主体的重要信息集中在政府部门,信用信息立法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信用信息的收集和更新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大力协调和推动。由于信用报告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紧密结合,它们具有高技术含量和创新需求。如果征信机构被组织成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就会缺乏市场活力和竞争力,这可能导致征信市场的垄断和僵化。只有政府与市场的协调合作和适当的劳动力分配,让专业组织做专业的事情,信用信息系统的建设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全力打造企业征信体系建设的“苏州模式”

第三,征信应坚持为实体经济服务,充分发挥征信在经济金融中的基础性作用。当前,经济金融发展对信用报告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形势依然严峻。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在推进地方征信体系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征信是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的主旨,紧密结合当地经济金融实际,充分发挥征信在防范风险、调整结构、促进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协调与合作,培育和引导征信机构因地制宜建立科学完善的地方征信体系,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征信产品,研究制定配套政策,配合产业政策引导和金融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征信在维护经济金融有效运行、促进金融资源有效配置、推动普惠金融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全力打造企业征信体系建设的“苏州模式”

(倪晓凤)

标题:全力打造企业征信体系建设的“苏州模式”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9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