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61字,读完约5分钟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内生动力增强

——专家解读经合组织《20国集团结构改革进展技术评估报告》

结构改革的效果得到了积极的评价

最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提交了第一份《20国集团结构改革进展技术评估报告》,该报告经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审议通过。报告认为,中国的体制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生产率增长和高水平就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人均收入增速保持高位,分配差距进一步缩小。通过“三证合一”和“一站式”监管的改革措施,降低了行业准入壁垒,提高了整体经济效益。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内生动力加强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李鑫认为,总体而言,评价结果客观反映了近年来各国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结构改革进展和阶段性成果的积极评价符合中国的发展形势。

“近年来,全球结构改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结构改革的评估是对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评估。这份报告更好地反映了近年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世界经济办公室副主任陈建起说,在全球经济增长疲软的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在主要经济体中相当抢眼,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加,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也在稳步提高。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内生动力加强

中国工商银行国际研究部部长、首席经济学家石成认为,中国结构改革取得的积极进展,不仅为各国改革提供了前沿实践经验,而且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能力合作,引领和推动了区域经济结构改革,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反映经济结构变化的指标逐年提高

在去年的20国集团杭州峰会上,为推进20国集团匹兹堡峰会提出的全球经济“强劲、可持续、均衡”发展目标,中国提出了结构改革的药方,并围绕推进贸易投资开放、推进劳动力市场改革等9个结构改革重点领域提出了评价指标。

李鑫认为,从oecd对九个领域定量评价结果的纵向比较来看,中国的结构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商业环境的不断改善增强了微观主体的活力,研发支出和劳动生产率的不断增长提高了经济的内生增长势头。大多数反映经济结构变化的指标显示出逐年改善的趋势。

一方面,虽然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已经下降到7%以下,但城镇新增就业规模连续四年年均就业人数超过1300万,表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在不断提高。这是在全球经济多年脆弱复苏、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全球化趋势抬头的背景下取得的显著成就,也是中国坚定实施各项结构性改革措施的结果。另一方面,一个国家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取决于由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决定的潜在供给水平。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是重要的生产要素投入。作为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生产率水平也影响着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根据该报告,2016年,以不变价格购买力平价水平衡量的中国劳动生产率比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前翻了一番,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驱动力日益增强。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内生动力加强

石成认为,目前的结构改革取得了成果,这是由于合理的政策组合。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扩大了总需求,增加了企业应付债务和裁员的利润,进而促进了“三比一、一减一补”;有效的预期管理及时化解了中国经济和人民币的外部压力,增强了对中国结构改革的积极预期。

在保持经济增长稳定态势的同时取得进展是可持续的

事实上,不仅经合组织的评估报告积极肯定了中国近年来的结构改革成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近也将其对中国2017年经济增长的预测从此前的6.6%上调至6.7%,表明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充满信心。

在今年以来的经济运行中,供求关系、质量与效率、市场预期和微观主体的活力都发生了许多积极的变化,在保持中国稳定的同时,增强了当前发展趋势的可持续性。

陈建起认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结构调整和权力转换将伴随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将使中国经济发展更加健康和可持续。根据近年来的经济数据,中国经济已稳定在6.5%左右的中高速增长水平,有利于扩大就业和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石成认为,中国经济发展中有两个亮点值得长期关注。一是“L”型下行蕴含结构性机遇,消费升级、共享经济、“一带一路”和国企改革等新的增长点前景广阔;第二,人民币汇率将长期稳定,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有望适时加快。

“考虑到中国经济正在崛起,在基数较大的情况下,经济增长要达到目前的中高速水平并不容易。这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坚持体制改革、坚持市场导向的结果。”李鑫认为,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经济运行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积极变化,整体经济稳定和稳中求进的局面能够持续下去。(记者王冠)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杜昌

标题: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内生动力加强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7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