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74字,读完约4分钟

我们的记者王晶晶

金融如何服务于实体经济?如何推进金融监管和风险防控?如何加强金融合作与交流?最近,第十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于5月17日至19日在安徽合肥举行。在17日下午举行的“中央发展金融论坛”上,与会专家重点讨论了金融业的改革、发展和风险防控。

"金融发展如何服务于实体经济将决定我们的未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延生表示,中部地区仍处于投资驱动阶段,有必要为向创新驱动转型创造条件。他说,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R&D强度来看,西部地区的R&D强度低于1%,中部地区低于2%,东部沿海省市高于2%,其中北京的R&D强度最高,为6.01%。从全国来看,西部地区仍处于资源驱动型发展阶段,中部地区仍处于投资驱动型发展阶段。实现从增长动能到创新驱动的转变是目前中部省份最大的短板。因此,面向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有一个目标,即弥补实体经济的短板,为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创造有利条件。

加强风险防控 让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如何为实体经济转型服务?张延生认为,我们应该使用“育儿模式”,即创造一个有利于市场发展的环境,并在有效的市场、有希望的社会和负责任的政府的合作下促进内生增长。面对中部地区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遇到的技术、人才、品牌、订单、资金、经验等困难,张延生建议用双引擎推进转型。首先,与德国、欧洲和以色列相比,制造业应该转变为服务业、高端和智能化。第二,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打造一小时集聚人才经济圈。

加强风险防控 让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最后,张延生总结说,中部地区要以“三个坚定不移”抓住未来发展机遇。即通过促进结构性减税,减少政府经济干预,促进生产、教育和科研的研发创新,使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转型,让外贸、工业和金融机构一起走出去,牢牢把握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通过消费和投资升级,做好中高档商品和绿色农产品,重视医疗、金融、电信、文化创意、信息服务等。,牢牢把握扩大内需的战略支点;完成从中国视角到全球视角的转变,从要素、规模和低端驱动到创新、人才和服务驱动,从高碳增长到绿色发展,从不平衡发展到包容性发展,牢牢把握“一带一路”蕴含的巨大机遇。

加强风险防控 让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据我所知,中央省是一个国有企业比例相对较高的地区。因此,抓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将释放更多的增长潜力。”党委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研究所副所长王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坚持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要有所作为。只要中部地区把握好这次改革,经济就会有很大的改善。

鉴于目前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风险的监管和处置,市场出现了一些波动,甚至局部出现了一些风险点。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要理性对待,各方要处理好几个主要关系,即政策叠加同步发挥的协同效应、监管部门、宏观审慎政策和微观审慎监管的协调以及如何科学评估监管有效性等。要准确化解突出的金融风险,避免问题扩大化。

加强风险防控 让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所长、副所长向松佐就全面综合政策、从实际出发抑制现实、化解金融风险发表了意见。“脱离现实是中国经济面临的最严峻挑战。”向松佐认为,这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而是一种全球现象。主要表现为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长、社会融资或信贷规模的快速扩张、整体经济负债率或杠杆率的急剧上升、各种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品的快速增长以及金融体系内大量流动性或金融产品的流通。

加强风险防控 让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鉴于目前我国面临的非金融企业高负债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民间借贷或高利贷风险、影子银行等风险问题,项松佐认为,金融形势是过去五年来最严峻、最棘手、最复杂的挑战,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对此,项松佐建议,在短期内,应通过多种方式化解金融风险,防范系统性金融危机。例如,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进不良资产证券化;对有市场前景的行业和企业,短期贷款应适当转为长期贷款;继续大力发展以风险资本、私募股权和行业指导基金为代表的直接融资,逐步解决股票问题;从长远来看,要尽快建立房地产调控的长效机制,稳定市场预期;建议地方政府系统研究如何摆脱土地财政困境;制定具体措施,鼓励企业用自有资金补充资本,防止过度负债;继续鼓励发展区域股权交易市场,盘活企业资产;继续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盘活国有资产。

标题:加强风险防控 让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6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