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99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姜宁、戚登峰)中国首艘货船天舟-1号20日晚成功升至空。作为此次任务的飞行控制“神经中枢”,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创新了其模型系统,并开始为即将到来的天竺一号与天宫二号的交会对接做准备。

天州一号任务总调度何勇介绍说,这种模式系统创新的成果在天州一号任务的准备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联合调试和准备的效果得到了很大提高。

今年,该中心将继续执行天州一号和嫦娥五号任务,同时承担嫦娥四号、空站项目等大型航天任务的准备工作。该中心与多项任务并行推进已成为常态。

2016年12月,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任务完成后不久,中心大胆改革了模型系统,并在任务模型团队中实施了管理精简、软件独立和控制集成。精简示范团队人员,进一步降低管理水平,明确工作职能;成立全新的软件支持团队,专注于运营商软件平台的研发;建立任务控制团队,设置控制主管和控制工程师,实现专业的软件操作和过程控制。

北京飞控中心创新型号制度高效备战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的交会对接

新团队的组建彻底改变了中心以往软件平台中“谁开发谁控制”的现象,实现了软件开发和任务控制的分离,大大提高了软件设计开发和任务联合调试演练的效率。

注射岗位负责人陈俊刚对这一模式的制度创新有着深刻的体会。他说,与其他航天任务相比,载人航天和深空空探测项目的数据注入过程非常复杂,很难实现产品化。为了克服“数据注入面向操作者”的困难,他们连续奋战两个多月,成功开发了注入数据生成和验证操作平台。该平台使用友好的操作界面,大大提高了数据注入的快速性和安全性。

北京飞控中心创新型号制度高效备战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的交会对接

“注入数据生成验证操作平台,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软件独立性和控制集成带来的效率提升。”天州一号任务控制中心主任胡说。

中央软件团队的软件系统设计师郭刚对模型系统创新也有着同样深刻的感受。他说,“软件独立性”使他们能够专注于软件设计和用户体验,拥有更先进的概念、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注意力。

谈到这一模型系统的创新,该中心主任李继安说:“模型系统的改革是我们创新和发展的第一步,旨在建设一个世界级的飞行控制中心。面对未来重大航天任务的高密度发射和航天器运输管理规范化的需要,飞行控制人员必须打破传统思维,依靠创新实现超越。”

[我想纠正错误]主编:卢伟

标题:北京飞控中心创新型号制度高效备战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的交会对接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5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