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55字,读完约5分钟

近年来,金融领域不同行业的业务发展相互交叉,界限越来越模糊。一些跨行业、跨市场的风险值得关注,金融监管面临诸多挑战。在3月24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大金融监管”子论坛上,金融监管再次成为业界的热门话题。全球金融危机后,发达经济体对原有的金融监管框架进行了哪些改革?如何在稳定和增长之间取得平衡?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重点、挑战和未来改革方向是什么?与会者就上述问题发表了意见。

金融监管:寻求稳定与增长最大公约数

财务监督

有必要加强宏观审慎管理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各国都在改革金融监管体系。NPC金融经济委员会副主席、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认为,单个金融机构的稳健并不意味着整个体系的稳健,因此g20和巴塞尔特别强调宏观审慎管理。

“我们的许多风险来自场外金融交易,许多衍生品交易非常暴露,央行不知道风险在哪里。”吴晓灵表示,监管机构需要从三个方面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对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公司的整体监管、对金融基础设施的整体监管和对金融业的整体统计。

迪拜金融服务管理局总裁伊恩·约翰斯顿在总结国际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经验时,也提出金融监管应该开放金融子部门之间的互联渠道;完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注重交易对手的稳定性;有必要完善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结构以控制风险暴露。

“金融监管总体上加强了宏观审慎,涵盖了更多风险,方向是正确的。”HKEx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强调。

作为我国宏观审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的工作机制在加强监管政策、措施和执行的协调与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吴晓灵表示,如果要使协调机制更加有效,监管当局应该在监管理念和对金融产品的理解上更加统一。

在谈到2017年中国金融监管需要的变化时,吴晓灵希望“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赋予市场更多的投融资自主权,以分散风险。”

巴曙松认为,在当前经济转型的新阶段,金融机构服务的原有商业模式已经变得不合适。如果不调整金融结构,促进直接融资的发展,用知识创新推动资本市场等金融工具的发展,整个转型过程将受到制约。

同时,随着人民币贬值压力的逐渐减轻,需要一系列的金融管理工具和深层次的市场来通过灵活的汇率机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消除风险的最佳方法

是允许金融机构破产

“消除风险的最好办法是暴露风险,让金融机构破产。”在吴晓灵看来,“个别金融机构的破产不仅是对市场风险的提醒,也是消除市场的一件坏事。”

吴晓灵认为,既然金融机构被允许破产,金融机构不宜变得太大,一些金融机构应该减少其市场份额,以避免“太大而不能倒”的问题。金融机构不是太大,如果它们因问题而失败,就不会有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目前,中国的金融风险主要来自银行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积累以及房地产泡沫破裂后是否会对银行产生影响。吴晓灵认为,现在更令人担忧的风险不在银行体系之内。银行总体上是健康的,风险通常在债券市场和“影子银行”。

如何防范金融风险,尤其是系统性金融风险?“如果我们想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关键在于信息的透明度。”吴晓灵强调,监管当局现在最重要的是统一监管标准;其次是统计数据;三是有序打破刚性支付。

吴晓灵表示,中国的许多风险都被刚性支付掩盖了。如果能打破刚性赎回,暴露风险,就能减少风险的积累,降低未来系统性风险的风险。

寻求稳定和增长

目标一致性

如何平衡或把握金融稳定、经济增长和金融机构运行之间的适度金融监管?伊恩约翰斯顿表示,应尽可能保持金融监管政策的协调性和一致性,以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监管当局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而不是单个机构的风险。金融机构是经营风险的机构。如果经营风险的机构规避风险,经济就无法融资。”吴晓灵强调。

在巴曙松看来,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应该是激励相容的,它们可以寻求目标的一致性。监管措施过重不应过度损害金融机构的商业可持续性。

日本金融服务部副首席执行官良佐诺拉(Ryozo Nora)提到,金融稳定非常重要,但也需要可持续发展。监管部门应重视监管体制改革的累积效应。不同监管主体对同一监管对象的混合监管要求最终可能导致与良好意愿相反的不利后果。

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李若谷表示,控制风险是必要的,这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但也要把握好规模,否则容易导致金融企业行为过于谨慎,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影响金融机构自身的发展。

保诚集团首席执行官迈克威尔斯(Mike wells)认为,在制定监管政策时,监管当局应充分考虑参与主体多元化风险的平衡。

标题:金融监管:寻求稳定与增长最大公约数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4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