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414字,读完约16分钟

[摘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要考虑群众的意见,关心群众,解决群众的困难。我们要学会教书,学会工作,学会治病,学会与时俱进。”

“那些对国家有益的人,当他们遇到人民,如他们的父母的儿子和兄弟的兄弟,哀悼他们的饥饿和寒冷,看到他们的痛苦和悲伤。”2015年10月16日,在“2015扶贫开发高层论坛”上,习近平用这句话描述了他25年前在福建宁德工作的感受。“在过去的两年里,我去了十几个贫困地区,去了村民的家里和他们聊天。我担心他们的生活有困难。每次他们生活得更好,我都感到快乐。"

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的民生观

根据艾平、孔丹等与习近平同驻陕北的知识青年的回忆,他们认为知识青年的七年经历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思想的历史起点。在陕北农村,习近平日夜与农民生活在一起,与人民建立了血肉联系,树立了为人民办实事的理想几十年过去了,梁家河的知青习近平已经进入中南海,但民生问题一直是他最关心的问题。

今年3月8日,在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提到了“担心”,他说:“我看到凉山州‘悬崖村’的村民和孩子们一年到头都在悬崖上爬藤,上山下乡,安全得不到保障。”读完之后,我仍然非常沉重和担心。”

从2013年到2017年,在连续五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在习近平“离开代表团”期间,有一件事他连续五年都在提及,那就是“民生”。

人民只是国家,一个国家只有在基础稳固时才能享受和平。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从“人民渴望更好的生活是我们的目标”到“让人民有更多的成就感”;从“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到“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实践,清晰勾勒出习近平的民生逻辑和人民至上的执政情怀。为民生谋求更多利益,解决更多民生忧虑。改革全面深化以来,一系列惠民惠民的改革措施深入推进,变化明显、实实在在,让人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的民生观

新发展观背后的顶层设计变革

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全国人大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解放思想,勇于承担责任,敢为人先,牢固树立新的发展观,深化改革开放,引领创新,不断增强吸引力和创造力。”竞争力。”在习近平的“民生观”中,践行新发展观、深化改革开放、引领创新驱动的最终目标是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中国正在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需要继续进行。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是这次改革的“双引擎”之一,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最高决策中心。自2014年6月13日习近平首次担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以来,该小组共召开了15次会议,研究了26个重大问题,其中8个问题与民生直接相关,占30%。作为中国的核心经济决策部门,它以关注民生为己任。此外,供应方结构改革是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工作主线。习近平始终强调其本质是为人民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

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的民生观

例如,有人说,中国过去改革的困难就像一艘航空母舰在硬币上掉头;然而,今天中国改革的困难就像是把拼图拼成针尖大小。三年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经历了许多变化:从幕后到前台,从低调到开放,成为帮助实现习近平“民生理念”的核心决策部门之一。

2014年6月13日18点左右,新华社发布消息称,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了以研究能源安全战略为主题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爱知、净值、信息)。报道还透露,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张分别作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组长和成员参加了会议。

这是自1980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成立以来,官方媒体首次实时报道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并详细披露了财经领导小组领导和成员的姓名。此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的报道趋于正常,会议的时间和内容在报纸上公开报道。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从幕后走向前台,加强了经济改革的顶层设计,这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需要。

据《习近平时报》英文版报道,2013年11月17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五天后,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访问了美国。当她向美国人介绍中国的改革计划时,“每个人都感到震惊。”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涉及60个方面,336项具体措施。这是一份有时间表的详细改革计划,涵盖了几乎所有领域,如国有企业、金融、税收、政府职能、城市化、司法、NPC体系、反腐败和对外开放。显然,这样一个庞大的计划需要在不同层面上进行分解和推进,其中中央财政经济领导小组负责经济领域的改革。

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的民生观

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从青奥会主办城市南京回到北京,下午和下午先后召开了两次会议,第一次是中央深化改革小组会议,第二次是中央财政经济领导小组会议。此后,中央综合深化改革小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被誉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双引擎”模式。

与中央深化改革小组确立的“四梁八柱改革主体框架”的定位不同,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工作相对集中紧凑,主要负责起草和制定五年规划、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重大活动,以及经济形势调查、分析和宏观政策研究。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中国金融办,负责具体事务。

“抓民生也抓发展”,围绕六大民生工程

3月10日,习近平在出席全国人大新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紧紧围绕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多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工程,多做有利于民生的实事,多解决各族人民关心的问题,让各族人民感受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在习近平的民生观中,民生是中国改革中最大的问题,解决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成就。

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的民生观

“住房环境对老年人来说,食品安全非常重要。要做好这些大事,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六件“小事情”与成千上万的人联系在一起,每一件都可以实现。这是最受欢迎的支持项目。不管你在哪里,总会有人为你担心,一个小小的愿望就会实现。这是我们幸福生活的大家园。”在今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由新华社制作的名为“习近平关心的六件事”的高能动画mv大受欢迎。这幅漫画聚焦于六件小事,它们都集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一次特别会议上。

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的民生观

时间追溯到2016年12月21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4次会议召开。会议除听取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165个重大项目进展情况的报告外,还重点关注了六个“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推进北方冬季清洁供暖,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处理和回收畜禽粪便,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规范房屋租赁市场,抑制房地产泡沫,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的民生观

习近平强调:“这六个问题是大事,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是重大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在北方地区推广冬季清洁供暖,关系到蓝天白云的生态环境;废物分类系统的广泛实施改善了13亿多人的生活环境;加快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影响6亿多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规范房屋租赁市场,遏制房地产泡沫,是实现安居乐业的重大民生工程;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关系到中国13亿多人的“舌尖安全”。

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的民生观

你为什么这么关注民生细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想群众所想,忧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继续在学习和教学上取得新的进步。”在同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已经给出了答案。

不断改善民生,使人民能够得到更多的利益,习近平始终牢记这一点。中国经济改革的核心决策部门之所以如此关注民生,只是因为“抓民生就是抓发展”。2015年7月20日,在部分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习近平阐述了“改善民生”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要在保证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基础上,积极引导群众。面向社会需求的居家服务、养老服务、医疗服务、文化体育服务、休闲服务等。支持相关服务业加快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切实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

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的民生观

下一步“刺绣”工作将部署一个精确的扶贫战略

3月7日,习近平在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扶贫必须扎实”;一天后,他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脱贫越难,责任越重,政策越细,工作越细。”要继续选拔优秀的驻村干部,整合涉农资金,改进扶贫动员和帮扶方式,支持谁帮、谁帮、怎么帮、怎么退。整个过程必须精确,有些需要做一些“刺绣”的努力。同样重要的是,要防止再次陷入贫困,并继续努力奋斗。脱帽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家庭要继续巩固和增强“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稳定扶贫的长效机制,坚决制止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

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的民生观

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扶贫被列为“最困难的任务”。如果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第一个战略目标,与中国梦一起激荡,成为全社会最大的共识,那么扶贫和扶贫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后一英里”。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民生观”中,“不让贫困人口落后”是共同发展的底线。扶贫意义重大,方法在于“精确”。对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来说,把经济发展作为准确的扶贫和扫清“路障”才是正确的称谓。

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的民生观

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召开第十一次会议,研究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工作。此前,Xi主持召开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对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打好实现消除贫困目标的攻坚战进行了全面部署。它不到50个字,凸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的重视。

根据第九次会议(2015年2月10日)和第十一次会议的召开时间,可以大致推断第十次会议应该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之前召开。会议主要研究扶贫工作,扶贫工作是“十三五”规划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扶贫工作的内容涉及扶贫开发和“十三五”扶贫工作的部署,不宜提前披露。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一个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事实上,自2013年全国人大以来,当习近平参加地方代表团审议时,“扶贫”一直是他经常提到的热门词汇之一:“关注扶贫开发工作,切实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坚持精准扶贫,扭转建设周期,计算明细账目.""第十三个五年计划是一个脱贫、攻坚、攻城、强村的时期."在两次会议之外,Xi几乎走遍了最穷的地方。河北滦平、甘肃定西、湖南湘西、云南昭通、贵州遵义、江西井冈山、安徽金寨、宁夏固原、青海海东...“多年来,我一直在处理扶贫问题。事实上,我已经摆脱了贫困。”习近平动情地回忆了这件事。

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的民生观

“在小康路上不能少一个人。”"精确的扶贫绝不会让一个少数民族或一个地区落后."在习近平的“民生观”中,这是一场不能丢下中国人的战斗。

3月11日,习近平在参加全国人大少数民族代表茶会时,向拉萨市城关区金纳乡塔马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格桑卓嘎了解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格桑卓嘎告诉总书记,塔马村曾经是一个著名的贫困村。现在,上学不收费,不用出去看病,不用担心养老,住房也不比城市差。每个人都从心底里感到他们已经真正赶上了美好的时光。习近平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

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的民生观

“六盘山上的山峰,红旗上满是西风。今天,我在手,我什么时候会绑黑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如期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取消贫困县的所有限制,全面解决地区贫困问题。目前,离这个时间节点只剩下不到三年的时间了。今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到2017年,农村贫困人口将减少1000多万。中共中央扶贫攻坚第一年是成功的,但去年底,中国仍有4335万贫困人口,越晚越难啃。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习近平郑重承诺:“到2020年,按照现行标准,所有农村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所有贫困县无上限,这是我们党制定的军事命令。”

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的民生观

在这场紧迫而又精准的反贫困斗争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的记录只有不到50个字,但它却与“十三五”扶贫部署有关,是一把迎风招展的长矛,是实习期“民生理念”的有力横截面。

以人为本,在农业供给方面进行结构改革

“今年是实施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应方面结构改革深化的一年。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妥善处理,共同打击。”3月4日,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习近平在接见民进党、农工党和九三学社成员并出席联席会议时指出。供应方结构改革也是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工作主线。在习近平的“民生观”中,“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

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的民生观

要解读中国经济,我们必须把握供应方结构改革的主线。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重点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时隔77天,集团第十二次会议开始研究供应方结构性改革方案,听取了相关部门关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化、降成本、短板等8项工作计划的汇报;第十三次会议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供应方的结构改革;2017年2月28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5次会议再次对供给侧结构改革做出最新安排。接下来的两次小组会议将供应方的结构改革从“虚拟”转变为“真实”,这证明了它在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的民生观

作为贯彻落实“民生观”的实习期的经济改革顶层设计部门,这是改革全面深化以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从规划理念到督促地方落实的一份令人眼花缭乱的成绩单。

广东是改革的源头。2015年10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中国金融办主任刘禾到广东调研,首次谈到要重视“供给面”的调整,“加快淘汰僵尸企业,有效化解产能过剩,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一个月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召开,习近平首先提出了辅业结构改革,强调改革的第一个重点是“有效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促进产业优化重组”。

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的民生观

此后,围绕实施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中国金融办承担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调研、实地考察和先遣工作。调查的基本方法如下:当你去一个地方,首先与当地党政领导交谈,然后进行实地考察,最后在当地举办一个论坛。研讨会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地方干部参加的经济形势研讨会,另一类是地方企业负责人参加的企业研讨会。参与者要么熟悉整体情况,要么在第一线。顶层设计明确方向,基层探索问路,是富有中国智慧的改革经验之一。

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的民生观

2017年是供应方结构改革深化的一年。随着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Aiji、净值、信息),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成为今年改革的亮点。“农产品(000061,buy)的价格形成机制和存储系统的改革是农业供给方结构改革的最大硬仗。”在去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军明确表示。随后,作为指导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重要文件,《中央一号文件》在2017年继续把重点放在农业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上,其中“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提升农业质量和效益”名列第一。3月3日,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唐实话实说,增加农民收入、保证有效供给是这次改革的主要目标。

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的民生观

“重视农业,巩固农业基础,始终是强国富民的关键。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供应方面。要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体制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和农村发展新动力,开创农业现代化新局面。”

3月8日,习近平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阐述了农业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对民生的重要性。

农业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不同于以往的结构调整。它不是简单的几样东西或多种东西的变化,也不是追求总量平衡和数量满足的变化,而是一种全方位的变化,涉及面广,触及面深。对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特别是熟悉农业、农村和农民领域的“二人组”(唐·+韩军),如何解决2017年经济领域的这一关键改革,引起了广泛关注。

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的民生观

"治理国家是正常的,是造福人民的."习近平的“民生观”不是抽象的、形而上学的概念,而是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有效联系,它凝聚人心、贴近人心、契合人心。2017年是深化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年,从精确扶贫到供给方结构改革,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探索,从路线图到施工图,改革的指南针贯穿始终,这是以人为本的民生理念和发展理念。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民生理念为指导,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各方要准确选择切入点,找准着力点,突破关口,赢得关口,在激流险滩中勇往直前,书写中国改革创新的答卷。

标题: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的民生观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4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