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43字,读完约2分钟

"在丑陋的行军中,我从宁海走出西门."《徐霞客游记》开头的第一句话是他出远门的日期,经考证是公元1613年5月19日,这也成为5月19日“中国旅游日”的由来。徐霞客的探险之路是一个“古代奇迹”,其重要价值可见一斑。

在2015年全国人大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江西师范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王提交了《关于系统保护徐霞客科研路线文化遗产、开展申报世界线性文化遗产研究工作的建议》,立即得到了10多个部门46位委员的关注和响应。王认为,在今后的全国系统考察中,有可能发现一些极具开发价值的文化资源,成为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新元素。

全国政协委员王东林:追寻文化故土的瑰丽资源

回顾我在徐霞客科研路线上的所见所闻,这位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CPPCC会员感到心痛。“这条路线涉及大量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例如徐霞客在科学研究期间参观的洞穴。可惜当地村民挖出洞穴中的石头来烧石灰。”这也暴露了有关部门对保护和监督的忽视。在此之前,这样一条历史路线几乎从未进行过系统的调查,也没有形成专门的文物档案。为了理清这一跨越21个省的复杂线路,王前后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走访了15个县(市),没有耽误教学任务。

全国政协委员王东林:追寻文化故土的瑰丽资源

建议提出后,国家文物局回复,愿意对徐霞客科研路线相关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应用给予积极帮助和支持;国家旅游局还表示,将全面保护旅游文化线路和其他资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掘新资源,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和线路。

在调查中,王发现,“徐霞客线仍穿过罗霄山脉和湘、桂、滇、黔等连片贫困山区。如果我们能够启动这条线的遗产保护工作,培育文化和旅游业,我们相信它能够带领贫困家庭致富”。2016年,王带着徐霞客科研路线发展建议的“升级版”出席两会,提出历史路线与专项扶贫活动相结合的建议。目前,浙江、江西、河南、广西等地已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支持沿线贫困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王东林:追寻文化故土的瑰丽资源

"利用寒假,我几乎总是在第一个农历月在野外学习。"面对一直“忙碌”的工作,王依然直言“不劳而获”,“当我的提议能派上用场并发挥影响力时,那就是对我表现的最大肯定”。(经济日报记者郭景元)

(主编:刘江)

标题:全国政协委员王东林:追寻文化故土的瑰丽资源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4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