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60字,读完约3分钟

2017年,证券市场监管工作成效显著,监管部门查处了多起内幕交易和非法信息披露案件。2018年,监管仍将坚持“全面、严格依法”的理念,通过监管净化市场环境,塑造市场生态。

近日,证监会主席刘到监察局、监察总队进行工作调研,表示2018年要重点查处大案要案,全面落实整顿金融秩序工作要求,准确打击鲁莽、逃避监管、影响恶劣的个人和机构。有必要利用以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检查和执法的能力和效率。要加强检查执法的规范化,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执法程序,严格执法责任,切实做到严格、文明、公正执法。要进一步推进法制建设,坚持问题导向,完善法律制度,加大违法成本,加大法律责任,切实打击和惩治市场违法行为。

两类案件处罚较多 监管层提高违法失信成本意图明显

业内人士预测,2018年,强化交易所的一线监管职责,完善跨境监管和执法,查处大案要案,通过多层次的制度体系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将成为监管的重点任务。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2017年,中国证监会查处的内幕交易案件和非法信息披露案件数量达到60起,为全年之最。例如,在信息披露违规案件中,邱慧科技的“1001法案”违法系列案件、九皋集团和安众股份(002667,诊断股份)的“造假重组”案件,以及Yabate (002323,诊断股份)的金融欺诈案件,都具有巨大的市场影响和高度的社会关注。中国证监会依法严肃处理,及时回应投资者关切;方正证券(601901)等一系列涉及非法信息披露的案件主体多、方法隐蔽、持续时间长、市场影响恶劣。山东墨龙(港股00568)虚假陈述骗取投资者,其实际控制人借机非法减持,内幕交易被中国证监会依法严惩。

两类案件处罚较多 监管层提高违法失信成本意图明显

在内幕交易案件中,44起案件的内幕信息涉及资产并购重组,占73.33%,表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仍是内幕交易的高发领域和行政执法的重点监控领域。中国证监会通过打击内幕交易,告诫信息优势上市公司“内部人”要始终自律,保护信息劣势中小投资者免受非法侵害,切实维护公平透明的市场交易秩序。

1月8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内幕交易案件和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利用了中小投资者的弱势地位,侵犯了投资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破坏了市场“三公开”原则。建议下一步继续加大对这两类案件的行政处罚力度,同时加大民事责任追究力度,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强化信用制裁

2017年底,中国证监会就修订《证券期货市场信用监管办法》公开征求意见。此次修订将扩大信用信息覆盖的主体范围和信息内容,实现资本市场信用监管的“全覆盖”。同时,建立“黑名单”制度,公布重大违法不可信信息。公开行政处罚、市场禁入、证券期货犯罪、拒不配合监督检查或者调查、拒不执行有效处罚决定、严重侵犯投资者合法权益等市场反映强烈的违法和不可信信息。更重要的是,它将加强事后监督的完整性约束。在监管的每一个过程和环节都需要查询信用档案,这是采取监管和执法措施的重要考虑因素。

两类案件处罚较多 监管层提高违法失信成本意图明显

刘俊海表示,2018年监管工作要坚持“以暴制暴、严肃处理乱”的原则,对失信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第一,增加不诚实的成本,减少不诚实的收入,保证不诚实的成本高于不诚实的收入,将不诚实的收入变成零甚至负数;二是降低维权成本,提高维权收入,确保维权收入高于维权成本;第三,提高资本市场各方的自律意识,确保守信收益高于失信收益。

标题:两类案件处罚较多 监管层提高违法失信成本意图明显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3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