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50字,读完约4分钟

预制建筑的发展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工厂装配式建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形成了钢筋混凝土预制、钢结构预制和全钢结构全装配式建筑三种发展模式,并有一些成功案例。

总产值21.4万亿元、从业人员5537多万人的建筑业如何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在7月23日至24日于贵阳举行的“2018中国内地与香港建筑论坛”上,香港和内地建筑业一致认为,发展预制装配式建筑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中国建筑协会会长王铁宏认为,目前传统的建筑技术路线存在诸多弊端,发展模式粗放,钢材和水泥浪费严重,用水量过大。肮脏、凌乱和简陋的建筑工地通常是城市中排放可吸入颗粒物的重要污染源。

王铁宏说:“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和环境约束收紧,传统建筑技术已经到了必须改变的地步。建筑业必须加快转型。”预制建筑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

据了解,预制建筑是在建筑工地用预制构件组装而成的建筑物,在香港称为“组装与综合建筑法”。1851年,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预制建筑——镶有铁骨架和玻璃的水晶宫在伦敦建成。二战后,预制建筑发展迅速,并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推广。

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工厂装配式建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形成了钢筋混凝土装配式建筑、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和全钢结构全装配式建筑三种发展模式,并有一些成功案例。仅近几年,中国建筑科技集团就完成了125种装配式建筑设计,总建筑面积超过1600万平方米。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筑模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建筑污染,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建筑业和工业化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培育新兴产业新动力,促进产能过剩问题的解决。

在实践中,预制建筑已被广泛认可。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预制建筑占新建建筑的30%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2016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点任务。

与此同时,各地区纷纷出台多项配套政策,推动预制建筑落地。上海市提出,对于符合十三五规划要求的新建建筑,原则上采用预制建筑。全市预制建筑单体预制率达到40%以上或组装率达到60%以上。对于外环内使用预制建筑的新建商品住宅、公共租赁和廉租房项目,将100%进行全装修,实现装修用零部件的同步装修和预制。

尽管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推动力度不小,但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仍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例如,就概念而言,业内许多人将装配式建筑的组装等同于主体结构体系的组装,将主体结构体系的组装等同于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缺乏一体化设计,整个行业、整个过程未能一体化发展;在推广装配式建筑的过程中,只有建筑业参与,没有通过与制造业的紧密联系,实现建筑的产业化,缺乏信息支持等。

工厂装配式建筑形成了三种主要的发展模式。

中国建筑科技集团副总裁孙颖认为,要推动装配式建筑的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解决概念问题,全面准确地理解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和外延。他说,装配式建筑应完全由主体结构、围护墙和内隔墙、装饰和设备管道组装而成。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

政府在推动预制屋发展方面应扮演甚么角色?王铁宏认为,政府应该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建立机制,迫使企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二是奖励积极参与的企业,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和工业化发展中心规划和发展司副司长梁浩博士认为,应加强体制创新,以形成一个与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预制建筑运行系统和机制。(吴炳泽,王新伟)

职责:周璇

标题:工厂装配式建筑形成了三种主要的发展模式。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2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