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01字,读完约6分钟

社交娱乐、信息阅读、网上购物、旅游策略、美食烹饪、健身跑步、讲座课程...智能手机加载了各种应用程序后,人们的生活开始变得方便、快捷和丰富多彩。然而,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在充分发挥数据价值的同时,也给个人隐私保护带来严峻挑战,导致数据产业发展与个人信息安全之间的失衡。

隐私或方便互联网上的“透明人”。

“中国人更开放,对隐私问题不太敏感。在许多情况下,他们愿意为了方便而交换自己的隐私。”今年3月,一位知名互联网公司负责人公开谈论了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然而,这句话很快击中了网民的痛处:在大数据时代,普通网民还有隐私吗?我们如何保护个人信息?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面临“选择”:是否同意获取个人信息。使用一个简单的应用程序注册一个网络帐户将允许用户提供隐私信息,如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等。

在安装新的应用程序之前,您需要收到一系列提醒:“允许发送通知”、“允许访问位置”、“允许访问手机联系人”、“允许启用手机、短信、摄像头”...尽管用户可以选择“同意”或“不同意”,但一旦用户选择“不同意”,许多应用将自动退出,不再提供服务。

甚至张贴在私人朋友圈子里的照片也可能被他人恶意窃取。最近,一些媒体披露,大量来自朋友、QQ空或微博的私人照片正在网上低价出售,甚至被非法用于商业广告或婚姻网站。对此,一些网民感叹道:“原来,我们一直在网上裸奔!”

在互联网上披露个人信息也可能导致二次灾难,成为精确欺诈的帮凶。一些人将个人隐私信息视为赚钱的工具,通过出售他们无权获得的用户信息获取巨额利润,从而形成一个黑色产业链。如何提高网络安全性,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人们关注的核心问题。

北京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瑱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传统问题延伸到互联网,从线到线,从人空延伸到虚拟空。人们已经成为互联网上的“透明人”,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被互联网“记录”,导致人们在互联网空之间越来越不安全。

"在互联网上,每个人都没有什么可隐瞒的。"中国个人信息保护委员会互联网协会秘书长李美妍表示,“数据爬虫”已经进入了成千上万的家庭。人们发送的每一条信息和浏览的每一条痕迹不再是他们自己独特的存储记录,而是成为别人接近你的路标。国内外个人信息保护事件的频繁发生,使得个人信息保护形势更加严峻。

使用vs保护大数据时代的安全困境

如何在大数据时代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也是互联网行业的热点和难点。在7月10日至12日举行的2018中国互联网大会上,主管部门、专家学者和相关企业就个人信息保护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一些专家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已经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海量数据无时无刻不记录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为网民提供个性化、准确的服务。然而,在大数据时代,开发的强度越大,数据面临的风险就越大,不平衡就越严重和普遍。

"个人信息正被大规模地电子化、数字化和工业化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与通信管理局副局长隋晶表示,目前,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采集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信息流越来越多地穿越地区和行业,给个人信息保护和安全带来严峻挑战。非法获取、泄露甚至倒卖公民个人信息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不良事件时有发生,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使用还是保护解决大数据时代的安全困境

中国个人信息保护委员会互联网协会主席周汉华指出,在数据沉睡的时代,个人数据实际上处于未开发和受保护的状态。进入大数据时代后,数据无处不在。由于其多点采集、多场景使用、多人处理、跨境、跨境和跨业务线,因此很难保护。“如何应对大数据的发展和个人信息的保护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也是一个关键的选择。”周汉华说。

使用还是保护解决大数据时代的安全困境

"严格地说,由于利益的驱使,个人信息的保护非常复杂."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沈指出,工业社会4.0将数据比作石油。财富起着一定的作用,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个人信息侵权。个人信息保护的难点在于大量的个人信息覆盖了某些数据,如数据传输和数据利用。个人信息保护面临一个平衡问题。

沈说,以手机申请通知为例,过去,信息通知是不够的,但现在信息通知太多,足以惹恼用户。他不得不点击并同意“从民法的角度来看,所有的权利都是从企业和私人个人那里取得的,并且所有的限制都必须有正当的理由和程序。否则,仅仅因为行业的发展需要使用数据,个人信息就可能被任意侵犯,这显然违反了现代法律的基本概念。”

使用还是保护解决大数据时代的安全困境

制度与立法:任忠个人信息保护任重道远

个人信息安全也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今年5月,欧盟开始实施《个人信息保护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为各国政府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监管和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立法范例。与会专家表示,要解决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必须从制度设计入手,完善制度机制和法律法规,使个人信息保护有法可依。

“每个人都是连接器。数据随时生成。数据创造价值,改变我们的生活。”腾讯集团大数据法律合规中心总经理王晓霞表示,在大数据时代,人们用实名社交,互联网已经成为实名环境。网络公司有责任保护用户隐私,通过产品功能设计保护用户隐私。隐私保护应该从一开始就融入到业务设计和流程设计中。

隋晶指出,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将努力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的规章制度。同时,希望互联网企业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断优化用户隐私政策,按照合法、合法、必要的原则行使手机权利,有效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

"激发数据保护的积极性,建立激励相容体系."周汉华建议,个人信息保护法中最重要的是设计一种机制,通过内生机制充分调动企业或数据控制者保护数据的积极性。

“我们应加强制度设计,考虑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个人数据和隐私立法,建立一套保障机制体系和具体实施政策。”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东认为,大数据正在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手段。充分利用生产资料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程,需要系统设计和完善数字经济立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院长龙指出,为了完善我国未来的数据立法,必须确保数据保护的三条底线,一是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的必要底线,二是信息社会保护的底线,三是信息和数据安全等公共利益的底线。(杨洋)

责任人:王瑞静

标题:使用还是保护解决大数据时代的安全困境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2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