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43字,读完约7分钟

周三下午6: 30,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北京大学第二教学楼。

还有10分钟去上课,200个座位的教室已经坐满了。人行道上也挤满了学生,他们拿着圆凳子自己“增加座位”。

这门课是普通心理学,当天的主讲人是北京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学院院长方方教授。可以说,方方进入北大26年来,心理学已经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接受失败并享受过程也是科学研究的风景。

“我第一次翻开了一本名为《普通心理学》的书。我认为每一章都很有趣。”作为一个少年,方方对这个未知的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如何测量智商,用什么方法来测量智商,以及在大脑中什么位置与智力有关?......考虑到这些问题,他进入了北京大学,成为心理学系的一名本科生(后来改名为心理学和认知科学学院),并逐渐将认知神经科学确定为他的研究领域。

做一名认知导游(治理学者)

但更吸引他的是心理学的有趣特征:不确定性。“一些纯粹基于符号推理的科学和工程学科强调独特性,这个问题的答案通常不是黑就是白。心理学不仅延续了以经验数据为基础、坚持真理的科学传统,而且还面临着一个极其复杂的研究对象——人,这就需要很大的不确定性。”在他看来,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纷繁多样的,如果只有一种方法和一个角度可以解释清楚,那是什么意思呢?

做一名认知导游(治理学者)

心理学,尤其是人脑成像领域,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上的一门“潮流”科学。20世纪90年代,美国大学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数量排名第二,仅次于经济学。它也是每年招生人数最多的学科之一。然而,在当时的中国,软件和硬件之间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方从北京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智能科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便顺势到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系继续攻读视觉认知与脑成像博士学位。

做一名认知导游(治理学者)

十年的辛苦,磨出了一把剑,剑刃的寒光一闪,却没有试它的锋芒。根据他的科研经验,接受失败是一门必修课。一年半以前,当他的学科毫无进展时,他不得不承认“理论假设可能从一开始就错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意识到科学研究之路十有八九会走向失败。他能平静地承受失败,享受过程,获得美丽的风景。

因此,他也更加无畏,总是瞄准最具挑战性和最困难的科学研究领域。2007年,方方谢绝了国外大学提供的教学职位,作为北京大学引进的优秀青年人才回国。随后,他带领团队建立了一个国际先进的视觉和大脑成像实验室,研究视觉感知、意识、注意力及其认知神经机制。2016年5月,方方被国际心理学界最高组织——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授予“青年科学家奖”。2018年,方方当选为美国心理科学协会会员,其科研成果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

做一名认知导游(治理学者)

在方方看来,心理学可以应用到很多方面:儿童发展与教育、团队管理与领导……现在,让中国心理学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成为心理学家的共同追求。方方说:“我愿意把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心理学院,为中国的心理学学科建设做出贡献。只有当有越来越多的高级心理学家时,心理学才能在中国更好地发展。”

做一名认知导游(治理学者)

为学生自由探索创造一个轻松的环境。

走进方方的办公室,一张桌子和一张沙发都简单而整洁。窗台上只有一张他的照片很显眼,那是学生为他画的素描。

现在,方方将每学期开设一门课,每周参加研讨会,并指导他的2名博士后,12名博士生和几名本科生。

他的理想教学是为学生勾画一幅心理学全景图,逐一展示基础研究、应用方向和前沿领域。“在科研和培训方面,我的要求比较严格。我希望这项研究将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并且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方方说,他对学生的要求是宽严相济。“更重要的是,我将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的环境,让他们自由探索,自由行动。”

做一名认知导游(治理学者)

事实上,国家相对丰富的物质保障和精神关怀使中青年心理学家不再那么无助和有压力,他们更有决心投身于科学研究,享受探索的乐趣。然而,只有具备足够强的抗压能力,并能够不断从其他学科汲取营养,并将其应用于心理学研究,一个人才能稳定地坐着,忍受长期的成就。

方方带来的学生也有顽强的力量,不怕挑战科研高峰。“几年前,我请一名博士生考虑做一项实验。我花了两年时间收集数据,但我不确定自己能否得出结果。”方芳回忆说,如果学生没有取得成绩,两年时间可能会浪费,甚至他们可能找不到工作。他让学生自己选择。“几天后,他决定冒险接受挑战。经过一些波折,他终于做了实验,效果非常好。”方芳很高兴地说,当老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看到学生成功。

做一名认知导游(治理学者)

方方的办公室与实验室相连。他可以通过转弯来引导学生做实验。他的言行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方老师经常向我们抛出问题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对科学研究的理解。虽然他没有刻意引导,但他的言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方方的博士生王莹莹说。

科普不应缺专业人才

黄昏时分,在未名湖上,你可能会遇到方芳,穿着西装,沿着湖边散步。和方芳一起走着,他的速度已经调整到了平时的两倍速度,也许是因为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他总是来去匆匆。

如今,方方是一位标准的“斜线”学者:北京大学心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北京行为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主任、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教育部机器感知与智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大学北京招生小组组长...他有很多事情要担心,其中流行心理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在大学、医院和企业中,有许多心理咨询师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在教育领域,各种标准化的能力测试,类似于美国的SAT和GRE测试,使用心理测量技术作为测试设计的基石。方方说,心理学正在进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学科的发展和应用为大众心理学提供了条件。然而,对大众心理学科学的强烈需求也导致了一些“伪”心理学的传播。“例如,互联网上一些流行的心理测试的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较差。他们也可能用极端的观点来描述一些容易误导公众的心理现象。”方方认为,“伪”心理学的泛滥并不意味着流行心理学在学术流派中不流行。究其原因,恰恰是科普专业缺乏受过严格心理训练的专业人才。目前,具有专业科研经验的心理学家,尤其是博士,应该在实验研究和问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公众的思想和想法进行科普。学术心理学家也能让心理学变得容易理解。

做一名认知导游(治理学者)

2014年,方方参加了科学综艺节目《超级大脑》的录制。回国后,他在论文《超级大脑背后的心理学、认知科学和脑科学》的结尾写道:“科学研究人员需要分配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将科学知识转化为受公众欢迎的内容和形式。”现在,包括方方在内的一批心理学家正朝着这个方向不懈努力。(苏斌、刘京闻、陈圆圆)

(林雅参与写作)

《人民日报》(第13版,2018年11月8日)

责任:吉爱玲

标题:做一名认知导游(治理学者)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2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