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29字,读完约8分钟

船首装饰着红色的漆油,棕色的圆腹船体,黑色的钩形装饰,双桅杆很高,云帆很高。当他们一进入广东汕头的古老港口张琳,人们就被一艘古朴的大型木船所吸引。在一个安静的港口,这艘“红头船”的来历是什么?

“红头船”并不简单。这是一艘远洋商船,几百年前潮汕地区的华侨和华人渡海到海外殖民。它是连接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这是中国人民敢于斗争、敢于突破、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历史见证。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启迪现在,展示未来。“红头船”的精神延续已久。

"让‘红头船’精神在大湾区航行."在去汕头的路上,一位海外华人媒体人士告诉本报。日前,由中国侨联主办、广东省侨联主办的2019年海外华人媒体“中国梦,聚焦大湾区”在广东热播,来自世界14个国家和地区的19名海外华人媒体代表陆续来到汕头、潮州和广州。在炎炎烈日下为期6天的岭南侨乡之旅中,包括长途跋涉和内心的沉浮,旅游团一路旅行、思考和写作。在他们的镜头和笔下,以“红头船”精神为代表的侨乡文化成为大湾区建设宏伟蓝图中最美丽的背景色。

华侨关注:让“红头船”在大湾区启航

以侨乡为舟的区域发展浪潮

9月6日,在时尚的第一站——汕头华侨批次文物博物馆,海外华人媒体在陈列文物的橱窗前一个接一个地停下来。

“批一信,银两块钱”,“华侨批”是历史上华侨通过民间渠道和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向家乡的家人寄信汇款的总称,被称为“全国两地之书”。

“文字就像面孔,纸是短的,爱是长的,信里充满了海外华人的血、泪和汗水。他们对自己的祖国、家乡和亲人怀有深厚的感情。他们体现了热爱家乡、吃苦耐劳、勇于开拓、诚实守信的华侨精神。”马来西亚《海内外》杂志社长许深受感动。

华侨群体是侨乡文化的典型代表。潮汕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著名侨乡。广东是华侨最多的省份。在广东,必须参观华侨的家乡,必须品尝华侨的韵律。

在汕头,考察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参观汕头大学,参观古港,考察府故居——“岭南第一侨居”。在潮州,我欣赏大吴村精美的泥塑,漫步龙湖古村落的深院,离开开元寺,去牌坊街,登上广济桥欣赏汉水两岸的美景,流连于城市的大街小巷,观看非世袭的潮州刺绣载体所做的刺绣作品...触摸景观的历史脉络,捕捉转瞬即逝的精彩画面,沉浸在湖光山色的美景和“海滨邹鲁”、“岭南之门”的文化景观中。不知不觉中,海外华人媒体早已接触现场,展现自己的风格。

华侨关注:让“红头船”在大湾区启航

侨乡文化蕴含着无限的区域发展潜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是及时的。作为从汕头到海外的中国媒人,美国中美邮政副总裁魏炯才在他的家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中寻找发展机遇。他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将在辐射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协调珠江三角洲和粤东西北地区九个城市的生产力布局,促进周边地区加快发展。不仅如此,以珠江-西江经济带为腹地,大湾区还将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辐射东南亚、南亚等地区,市场潜力巨大,发展机遇无限。“这为新时期侨乡的发展勾画了新的蓝图。”

华侨关注:让“红头船”在大湾区启航

融入大湾区,实现大发展。《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之星国际传媒报》总编辑耿东昌认为,广东是大湾区建设的大后方,是大湾区地区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除了大湾区规划的重点城市外,大湾区周边城市也应根据规划纲要在整个区域的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汕头、潮州等侨乡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可以很好地利用东风打出“华侨”牌,成为文化旅游和绿色发展的问题。

华侨关注:让“红头船”在大湾区启航

以创新为动力深化改革

从远到近,有昆虫的鸣叫声,鸟儿在森林里的扑腾声,强风吹动树枝的吱嘎声,还有他们怀里的雨水落下的声音...多频交织和声音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热带雨林。在广州科学城李丰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厅里,海外华人媒体闭上眼睛,聚精会神地聆听,享受着科技创造的视听盛宴。

“这真是一个高端的文学创作,声光的整体设计令人震惊。”缅甸中文网媒体运营总监杨兴奋地说。

这只是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科技的冰山一角。3D打印,无人机,区块链,人工智能...在广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中心,新技术层出不穷,高端制造业令人眼花缭乱,势不可挡。

远离酷趣横生的黑色科技,举目远眺:知识城、科学城、生物岛、黄埔港,可以看到一个布局清晰、产业集聚的高科技开发区的“施工图”。

作为中国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成为大湾区建设的“智慧大脑”。被誉为“粤港澳大湾区湾顶明珠”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核心枢纽”。

经过35年的考验,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什么能够与时俱进?答案不难找到。“杀出一条血路”、“敢为人先”、“国家率先有偿出让土地”和“区块链第一个停车场”...科创中心墙上的大字醒目而发人深省。在中国,广东一直敢于第一个“吃螃蟹”。

“在大湾区建设中,广东仍需发扬“吃螃蟹”的精神,用创新引领大湾区发展。”罗马尼亚《欧洲华侨报》副社长孙予妹说:“今后,广东需要在协调和协调香港和澳门如何融入中国发展的大环境,如何形成粤港澳协调发展的区域发展格局方面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当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时,粤港澳大湾区要走一条新路并不容易。”波兰《环球周刊》社长陈彪表示,在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推进地区深度合作是一项没有任何国际先例的开拓性和探索性事业。能否真正打破制度壁垒,实现规则对接,将“制度差异”转化为“制度利益”,需要不断创新、大胆创新、大胆尝试。

华侨关注:让“红头船”在大湾区启航

"大湾区前途光明,广东前途光明."意大利《欧中联合时报》社长吴敏表示,大湾区的建设是整合资源的好机会。广东、香港和澳门各有自己独特的资源优势。他们可以整合自己的企业品牌、城市品牌、文化品牌和旅游品牌,打造世界级的海湾地区经济。

以开放为帆,合作共赢

“船到了,猪妈妈生了;小鸟和豆子,舵(爬)向小屋。船沉了,猪妈妈晕了;鸟食豆,死苍蝇(蚜虫)。”在汕头,童谣“红船到了”已经流传了几百年。“外国船”是“红头船”。“红头船”为广东创造了繁荣发展的光辉历史,也是中国对外开放和走向世界的重要标志。

今天,虽然张琳这个古老的港口不再繁荣,但“红头船”的精神仍然充满活力。新时期,大湾区的建设敲响了中国扩大开放的号角。

"大湾区将成为中国扩大开放的前沿."陈彪自信地表示,广东的汕头、深圳、珠海和广州是改革开放后较早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的城市,在引进外资、产业对接和国际合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香港和澳门在分别连接英语国家和葡萄牙语国家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这对于弥合文化差距大有帮助。此外,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下,在东风的帮助下,更多的国际合作项目将在大湾区生根发芽。

华侨关注:让“红头船”在大湾区启航

采矿的普及结束后,吴敏的日程安排变得满满的。“明年,我们将结合中欧合作的主要时间点,与当地企业和机构合作,在欧洲推出一系列大湾区品牌推广活动。重点推进粤港澳城市品牌、企业品牌、文化品牌和旅游品牌,让更多人了解大湾区建设的规划、理念、前景和参与路径。

吴敏的计划基于证据。《规划纲要》指出,要积极引导海外侨胞参与大湾区建设,更好地发挥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和港澳居民的纽带作用,加强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

“侨乡文化对大湾区的建设意义重大。华侨是连接中外的桥梁和纽带,在大湾区走向世界的道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耿东昌认为,熟悉中国和侨居国的法律制度、市场规则和文化习俗,华侨华人可以抓住大湾区的发展机遇。

"大湾区的建设将惠及东南亚和整个世界."杨说,随着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缅甸将从的建设中受益。海外华人积极参与大湾区的国际合作,可以铺路和展示自己的才华。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海外华人媒人表示愿意为大湾区的故事添油加醋。

“中国媒体应该彻底讲述大湾区的故事。他们应该根据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介绍大湾区建设给他们带来的机遇和好处。欢迎他们乘坐中国发展的快车,讲述大湾区合作共赢的故事。”孙予妹还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在开放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贾平凡)

人民日报海外版(第10版,2019年9月18日)

(原标题:让“红头船”在大湾区启航(华侨公司))

责任:吉爱玲

标题:华侨关注:让“红头船”在大湾区启航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2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