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36字,读完约7分钟

在今年的成都西博会博物馆中,最受关注的不仅仅是刚刚萌芽的熊猫元素,还有作为主角出现的“中欧广场”。它不仅将成都制造的机械和电子零部件直接运送到欧洲。它也成为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高经贸合作水平的重要载体。

14日,为期12天的第16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闭幕。在此期间,数百个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相继发生。西部会议规模和影响的不断扩大见证了西部地区的发展历程。然而,这次聚焦“一带一路”的盛会将为西部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吸引“金凤凰”中外企业聚集并抓住商机

为了参加第16届西部大开发,意大利格林布林环境建筑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皮埃吉奥·塞斯特提前5天抵达成都进行准备。在这次旅行中,他计划在中国市场推出一种新的专利门窗框产品,这是公司国际化战略的第一步。

“这些年来,中国的建筑业发展比欧洲快得多。特别是在城市化的推动下,中国西部在节能材料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Seest告诉记者,该公司三年前决定开展国际业务,正好赶上“一带一路”倡议,而且在西部地区开放和合作的意愿非常强烈。后来,意大利格林福林环保建筑技术有限公司与成都市大邑县的一家建材企业签订合同,在成都共同投资生产该产品。预计明年春天将大规模生产并上市。

“一带一路”将中国西部改造成开放的边疆

锡伯族会议期间,在中国项目发展基金会的帮助下,斯特参加了在四川几个城市的合作会谈。“许多建筑企业和房地产企业都对我们的产品感兴趣。也许将来我们会以成都为基地,辐射亚洲市场。”斯特说。

在西方会议期间,也有许多外国中小企业“很高兴你来了”:在中欧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上,来自14个欧洲国家的150多家企业和400多家中国企业完成了800多次配对会谈;第六届马中企业家大会在成都举行。组织者最初计划只组织大约200家马来西亚企业参加会议,但注册非常受欢迎,最终有265家企业参加。

“交易会上的气氛真的可以说是‘我讨厌开会迟到’!”马来西亚华人总商会会长陈友新认为,中国西部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新兴市场,在这里寻求合作是马来西亚企业的务实选择。

陈友新看到的机遇不仅包括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和政策优势,还包括“一带一路”倡议勾画的宏伟蓝图。三年前由中国领导人发起的这一倡议现在正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了这次会议。中国已与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备忘录或协议,建立“一带一路”合作,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已陆续落地并启动。从开放的“尖端”到开放的前沿,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开放合作迎来了历史性机遇。

“一带一路”将中国西部改造成开放的边疆

记者在西方会议上发现,“一带一路”不仅让世界更接近西方,也帮助西方走向世界。“一带一路”路线沿线的许多国家迫切希望中国企业参与其发展。在第三届海外投资促进论坛上,白俄罗斯、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加纳等五国向西方企业介绍了八个项目,以旅游地产、道路桥梁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主要项目。

“一带一路”将中国西部改造成开放的边疆

在另一次南亚经贸合作活动中,记者见到了来自尼泊尔的商人莫兰。莫兰告诉记者,作为尼泊尔工商会的成员,他每年来中国几次,开展各种贸易合作,合作效果令人满意。

新模式与绿色经济解决西部开发与保护的“最大公约数”

在拥有91万人口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童渊快递每年要投递300多万个包裹,平均每天700至1000个包裹,这个数字在四年前还只有一位数。四年来,童渊快运在阿坝州各县、50多个基层乡镇设立了网点,并建立了自己的专线车队。

日益发达的物流系统不仅使青藏高原的藏族和羌族同胞更容易“买”买,也更容易“卖”。阿坝州汶川县生产的唐鑫苹果和樱桃将于当天交货后第二天运抵近2000公里外的上海。过去,“隐性”特色农产品正从山区向全国转移。

童渊快运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向峰表示,发达的物流业不仅能为全社会提供更好的基础服务,还能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发展、消化就业等多重效益。

这也是物流业发展带来的巨大社会和经济价值。近年来,四川省将现代物流列为该省五大新兴主导服务业之一。今年,全省物流业增加值预计实现8%以上的增长,社会物流总成本预计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8%。

发展工业是实现区域发展的必要手段。记者观察到,近年来西部省份的产业发展方向发生了“大逆转”:过去,承接相对落后、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业是“卖资源”的老路子,有人形容为“笨、大、黑、粗”。如今,各地都在大力培育和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汽车制造等先进制造业。或者依靠丰富的自然和人力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生态农业、电子商务、绿色经济等新兴经济体——青山绿水不再只是宣传片中的迷人风景,而是成为西部地区投资和选择的真正砝码。

“一带一路”将中国西部改造成开放的边疆

今年西部大开发的轮值主席贵州,4日在成都召开了500强企业推介会。会上,贵州省副省长卢永正重点介绍了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三大产业。

陆永正表示,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只是贵州省目前正在努力做大做强的“三大板块”。它正在尽最大努力弥补消除贫困、基础设施、教育和医疗服务的“三个短板”。努力发展数字经济、旅游经济、绿色经济和县域经济,为贵州省打造新的投资“名片”。

随着新兴产业和新业态的迅速崛起,西部地区在与全国同步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努力摆脱对传统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实现“弯道超车”。数据显示,在“十二五”期间,中国西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9%,领先全国。

西部开发站的历史新起点

“我告诉我的家人,我12年前去过四川,对那里非常熟悉。这一次我来了,发现我根本没认出来!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前来参加本次西部大开发主宾国活动的德国副总理加布里埃尔的感受,简洁而有力地概括了西部地区17年来的总体发展特点:巨变。

纵观2000年,即西部大开发的第一年,东西部的发展差距非常明显: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66万亿元,人口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幅员辽阔,占全国国土面积的70%,仅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7%左右。

2000年,西部大开发正式启动,重点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科技和教育,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十七年后,曾经落后和不发达的西部地区成为中国当前经济增长的支柱,并成功抵御了本世纪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济增长率总体上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重庆、西藏和贵州三大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为10.7%、10.7%和10.5%。

“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赋予西部开发新的方向和使命。根据十三五规划,在“一带一路”顶层设计的指引下,西部开发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西部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战略纵深和回旋余地。这是扩大开放经济广度和深度的主要方向,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勇说,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调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不仅优化了经济发展的总体格局,构建了中国经济的新模式,而且培育了新的增长点, 增长极和增长带促进内外经济互联互通的双赢发展,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一带一路”将中国西部改造成开放的边疆

(杨迪、许茹、叶、高磊)

职责:周秋田

标题:“一带一路”将中国西部改造成开放的边疆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2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