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99字,读完约8分钟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指导下,由《中国经济时报》主办的第七届中国经济展望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刘世锦对当前的经济转型和供给侧改革发表了看法。

自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已经下滑了五年多。至于这一过程,刘世锦将其描述为一个从适应高速增长的结构向中速甚至中速增长的结构转变的过程,这可以称为转型再平衡。

为了实现经济转型和再平衡,我们需要翻一番

每个人都非常关心的经济衰退的底部是什么?刘世锦指出,要实现转型和再平衡,需要实现两个底部。第一个底部是从需求角度来看,应该达到“需求底部”,这主要表现在高投资应该见底。

中国经济在过去30年,特别是近十年的快速增长,主要依靠高投资。投资由三部分组成:基础设施约占20%-25%,房地产约占25%,制造业投资占30%以上,合计约占中国投资的80%。制造业直接依赖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出口。因此,从需求角度来看,中国经济需要触底,即高投资需要触底,“三只靴子”需要落地。

第一次启动是出口。它现在已经着陆了。第二步是基础设施。这次引导的高峰期在2000年左右,它的高峰期已经过去了。第三个亮点是房地产。自2014年以来,房地产价格已经下跌。当时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一种周期性活动,并将在下一次再次上升。“但是我们的观点很明确。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底部,也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基本原因是,占房地产投资70%左右的城镇居民住房历史需求高峰为1200-1300万套,大致相当于城镇居民每户1-1.1套住房。这一高峰已经在2014年达到,并在达到之后出现了投资的最高点,然后投资的增长率逐渐下降。前几年,房地产投资增长率在20%以上,前一年下降到11%,去年年底下降到2%左右。自9月份以来,房地产投资在本月经历了负增长。这底部在哪里?刘世锦的基本判断是,当本月房地产投资增长率由负转正时,基本上就出现了底部,也就是需求的底部。据估计,它将出现在2016年年中左右。

中国经济企稳后将呈“L”型走势

第二个底部是从供给方面,主要考虑供给和需求的适应性,这就是“利益底部”。达到这一底部的关键是让生产能力到位。在投资需求迅速下降,带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出口出现峰值后,需求逐渐下降,供给也进行了调整,但调整速度相对较慢,导致产能严重过剩。目前,据估计,钢铁、煤炭等行业产能过剩超过30%。这种严重的产能过剩导致两种结果。首先,ppi(工业品出厂价格)已经连续40多个月出现负增长。第二,自去年8月以来,工业企业的效率一直持续负增长,这是不可持续的。

中国经济企稳后将呈“L”型走势

“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通货紧缩已经出现。有些人建议通过放松货币来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这是行不通的。”刘世锦表示,过去生产能力和需求长期积累后,供求关系发生剧烈变化,导致所谓的ppi下降和通缩,这种情况不能通过放松货币政策来解决。近年来,我们一直在降低标准和降息,但煤炭和钢铁过剩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缓解。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降低生产能力。如果生产能力超过30%,至少要坚决削减20%-25%。削减后,供需平衡可以达到,生产者价格指数逐渐上升,从负到正,然后企业开始盈利,至少那些好的企业可以盈利。目前,最好的钢铁企业都没有盈利,这是不正常的,因此迫切需要降低生产能力。

中国经济企稳后将呈“L”型走势

刘世锦指出,目前,降低产能的地方积极性不是很高。首先,降低生产能力将进一步降低增长率。现在,产能过剩的地方恰恰是增长率相对较低的地方,降低产能和稳定增长是相互矛盾的。第二,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减少,但他们没有。第三,人和债务的问题很难解决,特别是在国有企业,所以出现了所谓的“僵尸企业”,他们必须生产,即使他们赔钱。现在所谓的“僵尸企业”主要集中在重化行业,主导经济和主导企业的问题更加突出。从这个角度来看,产能削减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中国经济企稳后将呈“L”型走势

第三个因素是新力量的形成。刘世锦说,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培育新的力量,上述两个底部将发挥积极作用,这可以提高需求,提高底部效率。然而,未来中国经济将不得不寻找房地产、汽车和钢铁,这可以使经济上升一两步,而且基本上没有10%左右高增长率的行业。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如果做得好,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但对扩大经济规模影响不大。现在我们来谈谈新旧权力的转换。通常,旧的电力下降,然后新的电力上升。平衡的经济仍然可以保持高速增长。然而,与旧电源相比,新电源块仍然相对较小,其对电量扩展的影响不会太大。

中国经济企稳后将呈“L”型走势

为了避免低效果和高风险的陷阱,必须进行供给侧改革

刘世锦认为,随着房地产投资触底,2016年年中或以后可能会出现“需求触底”。福利的底部外观有两个重要指标。一是生产者价格指数由负转正,二是工业企业利润由负转正,并保持适当的增长水平。这种情况是否会发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进展和能力下降的程度,而且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如果需求的底部已经出现,但效益的底部不能出现,那么中国经济的总体形势可能会处于一个特殊的困难时期,而且速度已经相对较低,但是相当一部分企业仍然在亏损,亏损还在扩大。其次,银行不良率大幅上升,一些地方的金融压力会更大,甚至所谓的局部风险也不能完全排除进一步暴露和加剧。这种情况可以称为低效率和高风险的陷阱。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如果我们继续采取需求方刺激政策,需求进一步扩大的可能性很小。结构性通缩、严重产能过剩、低效率和非法企业的退出对需求政策影响不大。因此,刺激政策对需求方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它可能会推迟解决问题的机会,因此供应方的改革既必要又紧迫。

中国经济企稳后将呈“L”型走势

刘世锦认为,为了避免低效果、高风险的陷阱,必须在供应方改革上取得突破。这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供方结构改革是经济工作思路的重大调整和创新。

“简而言之,供给方改革就是促进要素的流动、重组和优化组合,纠正要素资源的扭曲配置,全面提高要素生产率。特别是在国有企业占很大比重的重化工业领域,解决好人员、债务和资产重组问题十分重要。事实上,有必要在这些领域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这项改革不能靠文件,不能靠行动,必须靠真枪实枪,必须有时间和任务要求。”刘世锦强调。

中国经济企稳后将呈“L”型走势

刘世锦认为,如果继续采取刺激需求的政策,只会推迟、掩盖或拖延一些矛盾,甚至激化一些矛盾。如果我们转向供应方结构改革的道路,它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中国经济的效率和中长期增长势头。过高和不切实际的增长指标无法提振信心,而供应方改革的实质性进展将为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发展提供稳定的预期,因为这一改革旨在解决问题,真正释放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中国实际上已经实施了供应方改革,而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其速度可能会下降。有些问题暴露了,有些矛盾暴露了。没关系,这是解决问题。此时,对中国经济的预期应该增强,并保持乐观。

中国经济企稳后将呈“L”型走势

供应方改革是一场持久战,国际社会也面临这样的选择。在国际上,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不同国家的痛苦点是不同的。如今,快速复苏的经济体通常都在进行结构性改革,而单纯依赖需求刺激的经济体仍深陷泥潭。另外,从国际经验来看,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甚至是未来的中速增长。根据日本和韩国的经验,通常需要大约十年的时间。即使在看到未来需求和利益的底部后,中国经济仍能基本稳定。稳定之后,就不会有所谓的“V”形翻转,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是增长阶段的结构调整,而不是所谓的周期性变化。这很可能是所谓的“L”形的结果,“L”形下面的边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小的“W”,即一些小的波动,一些湮没战争可能会在短期内发生。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讲了“三去一降一补”,都是歼灭战,但同时必须打持久战。下一步,国有企业、土地、财税、金融、社会保障、政府职能转变等领域的改革要取得实质性进展,为中国“十三五”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保持优质、高效、无水分、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标题:中国经济企稳后将呈“L”型走势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18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