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25字,读完约4分钟

最近,“魏则西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日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言人姜军表示,根据网民举报,国家网络信息办公室会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卫生计生委成立联合调查组进驻百度公司,对这起事件和互联网企业的经营事务进行了依法调查和处理。

21岁的魏泽熙是xi电子科技大学的一名滑膜肉瘤患者。他通过百度搜索疾病信息。百度推广的头号信息是北京武警总队第二医院的“生物免疫疗法”。出于对百度和军队三甲医院的信任,魏则西选择在北京武警总队第二医院进行“生物免疫疗法”。据说这种疗法是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合作进行的,可以让魏则西活20年,但结果是他在家里花了20多万元。

“魏则西事件”拷问互联网医疗广告监管

据媒体调查,在“魏则西事件”中,百度竞价排名的医疗信息具有误导性,北京武警总队第二医院生物诊疗中心已被“莆田科医院”外包。

所谓的“莆田科医院”是福建省莆田人控制的民营医院。他们最初是治疗性传播疾病的巡回医生。他们以创办私立医院和改革公立医院为契机,创办了大量的私立医院,或者利用公立医院的“医疗产业化”渗透到公立医疗机构中。目前,“莆田科医院”号称占中国民营医院的80%以上。

“莆田科医院”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向各种媒体投入重金,进行“广告轰炸”,吸引患者就医。进入“互联网加”时代后,“莆田科医院”利用互联网使医疗广告“无孔不入”,往往夸大治疗效果,诱使患者前来就诊。据媒体报道,2013年百度的广告总额为260亿元,其中“莆田科医院”在百度上做了120亿元的广告,其中60%的广告费用用于搜索引擎。

“魏则西事件”拷问互联网医疗广告监管

事实上,在“互联网加”时代,私立医院使用互联网作为沟通手段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与许多实力雄厚的公立医院相比,民营医院缺乏自身的品牌效应,将广告作为营销的利器也是必然的选择。不幸的是,民营医院往往利用监管不力的漏洞,采取与公立医院“合作”的方式,披上公立医院的“背心”,花钱在网上竞价排名,宣传其不存在的医疗优势,误导患者就医和生存。

“魏则西事件”拷问互联网医疗广告监管

目前,网上竞价排名的医疗促销信息没有明确标识其广告属性,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知情权,误导了患者。

根据《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发布互联网医疗广告应当从事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其监管机构包括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行政部门和通信行政部门。其中,卫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行政部门负责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的预审核和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通信管理部门负责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的经营许可或备案,对未经许可或备案擅自从事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的单位,依法查处。然而,这种对互联网上医疗广告的多头监管,在实践中难以形成协调统一的监管力量,监管存在“真正的空区”,监管形同虚设。

“魏则西事件”拷问互联网医疗广告监管

此外,对在互联网上发布虚假医疗广告的处罚过轻,难以震慑相关医疗机构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另一方面,欧美一些国家对虚假医疗广告及其他相关违法行为的处罚非常严厉。例如,2011年8月,谷歌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妥协,同意支付5亿美元的和解费,以换取美国司法部结束对谷歌广告词支付网络推广的刑事调查和指控。谷歌广告词被指控为海外毒贩提供非法互联网广告服务。相比之下,中国对虚假医疗广告的处罚显然是不够的。

“魏则西事件”拷问互联网医疗广告监管

因此,应尽快完善网络医疗广告监管体系,改变我国多头监管的局面,形成统一的审批和处罚管理机制,避免多头管理造成的漏洞。此外,还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调整医疗广告的处罚金额,使违规者支付更高的违法成本,从而震惊医疗机构和互联网医疗广告服务提供商,防止“魏则西事件”再次发生。

标题:“魏则西事件”拷问互联网医疗广告监管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17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