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11字,读完约3分钟

为鼓励和规范金融创新,促进条码支付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以及《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将于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条形码支付,通常被称为“扫描码支付”,近年来发展迅速。由于其支付便捷、申请门槛低的优势,创新性地满足了小规模便捷支付的需求,成为中国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2011年,央行同意部分非银行支付机构在有限场景下试点条码支付服务,并提出严格的风险管理要求。

低条形码支付引发市场无序竞争。北京网络法律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伟认为,条形码支付中的“无证驾驶”和“危险驾驶”风险较为集中。自2014年以来,各种市场参与者都害怕落在别人后面。一些支付机构采用连续补贴和交叉补贴的方式来推广条码支付服务,并进行“标桩”,这将为业务安全措施的有效性、业务规则的统一和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付出代价。该规范的发布意味着条形码支付将告别“无证驾驶”。

“扫码支付”将告别“无证驾驶”

具体而言,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条形码支付在降低商户进入门槛的同时,加剧了收购市场的混乱;条形码支付不仅促进了移动支付的普及和发展,也扰乱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此外,条形码支付借助于开放的互联网和非专业设备进行交易处理,这带来了一定的技术风险。包括犯罪分子可以通过截图、偷拍等手段窃取支付凭证;条形码不仅可以存储支付元素,还可以携带非法链接或程序代码。犯罪分子可以将木马病毒和网络钓鱼网站链接转化为条形码,诱使客户扫描和窃取支付敏感信息;普通手机摄像头、超市里的简单收银机扫描仪以及其他没有加密和防拆卸等安全功能的设备可以识别条形码,而条形码很容易被犯罪分子非法修改和使用。

“扫码支付”将告别“无证驾驶”

该规范从五个方面提出了要求:强调条码支付的业务资格要求,重申清算管理要求,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规范条码的生成和接受,加强商户管理和风险管理。

市场担心条形码支付的业务标准要求和安全管理措施是否会制约支付的创新发展。支付服务属于金融服务,与社会经济运行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支付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稳健经营关系到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便捷的使用和良好的用户体验是支付创新的生命力所在,但我们不能简单地追求创新而没有底线。”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稳定、可持续的投资和运营是支付业务长期发展的保证,不应采取“烧钱”、“补贴”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来追逐短期市场份额。负责人强调,此次发布的通知和规范旨在指导相关单位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在严格遵守安全底线的基础上进行支付创新,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人民提供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该标准提出的业务标准要求和安全管理措施不会制约支付创新的发展,但可以沿着安全标准的方向引导支付创新的发展,保证创新业务的质量和效率,保证行业的稳定和长远发展。

“扫码支付”将告别“无证驾驶”

赵耀表示,统一规范条码支付业务进行支付创新,可以积极推动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为大众提供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有望将中国移动支付和移动金融的领先优势辐射到海外市场,形成中国支付清算行业具有话语权的国际标准和监管标准。(经济日报记者陈)

标题:“扫码支付”将告别“无证驾驶”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15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