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98字,读完约6分钟

近年来,我国养老保障“三大支柱”体系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其发展很不平衡。以企业年金为例,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甘为民说:“实际上,参加保险的企业只有78900家,企业年金基金还不到1.3万亿。参加企业年金的人数实际上只是基本数字。参加养老保险人数的7%。”

要确保“老有所养”,就要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充实居民的养老储备,使人们能够更好地利用金融工具来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

近日,由中国保险协会等组织发起、平安养老保险承办的《2017年中国大中城市职工养老保险储备指数》发布。2017年,中国员工养老金储备指数为60.8,高于2015年的59.7,基本符合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未来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养老金储备至关重要

中国的养老保障问题非常严重,但很多人对它只有模糊的认识。

《2017年中国大中城市职工养老金储备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人民未来的养老金状况将更加严峻,面临的问题将更加复杂。首先,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严重性是前所未有的。一方面,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更快;另一方面,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先老后富”的典型特征。其次,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高速推进,城镇职工养老需求巨大。随着城镇职工对公共服务需求的迅速扩大,现行养老保障体系将面临巨大挑战。第三,目前,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城镇职工将主要依靠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的财务可持续性也令人担忧。第四,随着全国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难以为继,尤其是独生子女政策实施后,子女数量急剧减少,需要培育新的养老文化和理念。

职工养老储备 仍具提升空间

面对如此突出而紧迫的养老保障问题,做好城市居民的养老储备显得尤为重要。养老金储备是指退休时的各种权益、现金流量和具有流动性的资产。商业养老保险是重要的养老储备工具。

适足性已显著提高

那么如何衡量中国城镇职工的养老储备呢?由中国保险协会主办、平安养老保险承办的中国员工养老金储备指数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甘伟民表示,养老金储备指数“实现了对中国员工养老金储备状况的全面数字化测量,建立了长期的量化跟踪机制,可以为政府提供更多的员工养老金储备参考信息,促进养老金保障体系的顶层设计和完善;同时,该指标的发布也有望促进企业和员工形成良好的养老意识,对国家和社会对老年人的不同责任形成理性预期,为老年人做好积极准备。”

职工养老储备 仍具提升空间

该指数包含三个一级指标,即充分性、稳定性和知晓度。充分性用于衡量员工养老金储备的实际情况,主要强调多支柱养老金保障“概念”的重要性;稳定性用于衡量员工收入和支出的变化以及对养老准备金能力的不确定性影响,主要强调自我综合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知指数用于衡量员工对经济、社会和养老观念的认知和焦虑,主要强调员工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职工养老储备 仍具提升空间

2017年,中国的员工养老金储备指数为60.8。具体来说,充分性的提高是最明显的。2017年,该指数达到61.2,比2015年的59.2高出两个百分点;同样,稳定性也有所提高,指数值为63.2,比2015年增加了0.6;然而,这一认识略有下降,从2015年的56.6%降至2017年的56.2%。

在二级充分性指标中,基本养老保险充分性最高,指标值为90.6,明显高于2015年的81.3,表明近两年来中国政府在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参保人数不断扩大。然而,与此同时,商业养老保险等指标的充分性与基本养老保险的充分性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就稳定性而言,就业转换频率指数值最高,并进一步提高,从2015年的83.1提高到目前的85.4,表明受访者的工作稳定性不断提高,而且这种提高几乎是全方位的,不仅在所有年龄组,而且在不同的企业类型和企业规模。

在二级认知指标中,养老责任认知指数值从2015年的66.0上升到目前的72.0,表明越来越多的员工能够正确看待政府和个人的养老责任,趋于理性。相比之下,其他四个次要指标,即退休状况意识、保障水平意识、养老金计划意识和社会环境意识,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税收优惠的养老保险需要加强

了解员工对养老金储备的偏好,对于金融机构有针对性地设计产品和进行宣传,以满足居民和职工的养老金储备需求,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份报告也做了更深入的调查。

报告显示,除了参加企业提供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和年金计划外,城镇职工最倾向于将银行存款作为养老储备工具,这一比例高达62.2%。个人商业养老保险排名第二,占54.4%。其次是房地产和住房等个人寿险产品,分别占41.9%和41.5%;然而,选择基金、股票、国债和信托的比例很低。值得注意的是,只有31.6%的员工选择个人税收优惠养老保险,明显低于个人商业养老保险,表明个人税收优惠养老保险产品的宣传教育仍需加强。

职工养老储备 仍具提升空间

在购买商业保险时,调查显示老年人最倾向于老年健康保险,占被调查者的70.9%;其次是老年人意外伤害,比例高达65.1%;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和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分别只有46.4%和37.7%;然而,只有12.6%的人选择反向抵押贷款保险。

调查显示,员工在选择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渠道时最倾向于直接从保险公司购买,占51.3%,显示出绝对优势;其次,通过保险公司以外的第三方购买、通过保险网站购买和通过手机应用购买,分别占12.2%、9.5%和5.2%;此外,21.8%的受访员工没有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由此可见,员工在选择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的购买渠道时仍然比较传统和谨慎。进一步调查发现,对于购买了商业养老保险的员工,渠道的安全性排名第一,具有绝对优势,占83%;当然,产品的特点和渠道的便利性也是其考虑的重点,这两个方面的选择比例分别为58.5%和57.4%,两者都超过一半;此外,38.4%的工会认为渠道产品的多样性。

职工养老储备 仍具提升空间

本文图表数据来源:《2017年中国大中城市职工养老金储备指数报告》

标题:职工养老储备 仍具提升空间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15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