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478字,读完约11分钟

中国持续稳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近年来,中国的快速发展为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之前,日本和东亚“四小龙”(韩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已经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成功。中国的发展具有东亚发展中国家的一般特征,但其规模较大,内部差异较大,发展条件和挑战也大不相同。这是全面了解中国发展经验和前景的起点。

中国的发展有自己的特点

在非西方世界,东亚是唯一实现现代化的地区。主流理论解释是,东亚有一个共同的发展模式,发展型政府积极干预经济,制定发展规划,推动经济起飞。研究社会政策的学者进一步指出,东亚的社会政策也是面向发展的。与欧洲福利国家模式不同,东亚政府福利支出较少,将资源集中于经济发展,反对投资于消费者社会福利项目;与后来英美倡导的新自由主义模式不同,东亚认为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应该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对立,政府的社会支出主要集中在教育和医疗等“生产性”领域。东亚发展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经济发展第一,社会发展第二,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改变了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形式和社会结构。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它们在经济和社会上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

中国持续稳定发展动力何在

中国的发展具有东亚模式的一般特征,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中国既有发展又有转型,转型为发展注入了活力。中国不仅要把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以工业和服务业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且要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释放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资源,使经济发展能够享受改革带来的红利。在改革过程中,城乡二元结构和城市单元制的变化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如何深化市场改革,如何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普遍利益原则相结合,是中国在发展实践中仍然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国持续稳定发展动力何在

第二个特点是中国幅员辽阔,内部差异很大。在东亚理论模式中,学者们注意到中央和地方没有区分,但中国的实际情况却大不相同。中国仅仅依靠一个以发展为导向的中央政府是远远不够的。也要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使乡镇、县市成为发展型政府。从积极的角度来看,中国的规模和数量是其他东亚国家和地区所没有的优势,这是形成巨大国内市场的必要条件,也使中国的发展潜力更大。同时,地区差异有助于形成不同的创新经验,这也是其他东亚国家和地区所没有的优势。然而,随之而来的挑战是如何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特别是如何在维护中央权威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主要依靠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如何成为发展型政府?中国在这方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相关研究指出,我国除了对地方政府进行财政分权激励外,还充分利用了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这种自上而下的制度与以发展为导向的干部绩效评估相结合,促进了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和创新。虽然其他发展中国家有不同的国情,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发展主要是一种地方现象。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乡镇成为发展型政府的经验值得关注和借鉴。

中国持续稳定发展动力何在

第三个特点是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与日本和亚洲的“四小龙”有着根本的不同。现代世界的贸易体系和经济发展是由海洋国家主导的,日本和亚洲的“四小龙”与这样的世界体系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历史上的威胁主要来自北方,而不是海洋,忽视海洋和海权是中国近代落后的主要原因。受中原文化影响较小的广东和福建,有着参与南海贸易和“下南亚”的悠久历史,并与海洋建立了联系,但却顺应了世界的变化趋势。中国的对外开放始于东南沿海,因此这是一个必然的选择。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可以理解为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大陆国家积极寻求在由海权主导的世界秩序中的新地位。这是一个长期的学习和调整过程,将为中国的发展注入活力。

中国持续稳定发展动力何在

然而,当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升级改造的压力时,一个中国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是,内陆地区不能像沿海地区那样参与以海洋和海权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它们处于这一经济体系的后方,而不是最前沿。在此背景下,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意义非凡。作为一个大陆国家,中国不可能完全转变为一个海洋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考虑到了面向大陆和海洋的战略,并提出了把中国变成一个大陆和海洋并重、优势互补的国家的愿景。在陆地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中国中西部地区打开了通往世界经济的大门,并通过铁路等陆路运输与中亚、中东和欧洲建立了经贸投资联系。尤其重要的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中西部地区处于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前沿,不再是经济发展的后方和腹地,战略地位大大提高。这为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中国持续稳定发展动力何在

中国的社会发展需要走一条新路

中国的发展不仅具有东亚模式的一般特征,而且由于人口规模、内部差异、大陆国家等结构和历史条件,与东亚模式有着明显的差异。从积极的角度来看,中国有更大的潜力,其经济发展将更加持久。长期以来,中速或中速经济发展将为社会发展提供动力。因此,中国的社会发展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然而,这些特点也决定了相关的社会问题或挑战将长期存在,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更加复杂。

中国持续稳定发展动力何在

首先,上述结构和历史条件使中国的不平衡发展更加突出。香港和新加坡不存在地区差距,但日本、韩国和台湾存在地区差距,其程度无法与中国相比。与日本和亚洲的“四小龙”不同,只有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地区有参与海外贸易的历史,与海外华商有着密切的地缘关系,在对外开放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地缘和文化优势。在东亚,只有中国,一个拥有广阔海岸线和广阔腹地的大陆国家,面临着这种区域差异秩序格局。

中国持续稳定发展动力何在

同时,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即使在同一个地区内部也有很大的差异。以往的研究发现,即使在地理位置和地方文化相似、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由于地方政府的行为不同,有些地方政府坚持发展,而有些地方政府没有取得进展,发展差距在短短的一二十年内明显扩大。因此,如果在日本和亚洲有一个发展导向型政府就足够了,那么中国需要全国各地数以千计的发展导向型政府。从目前的国情来看,我国各级地方政府中有许多发展型政府,但也有一些“等待必要”的政府,这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持续稳定发展动力何在

其次,从比较的角度来看,如果东亚模式的发展具有相当的包容性,那么中国的地方竞争将导致包容性发展和排他性发展并存。发展导向型政府能够抑制社会福利需求,将有限的社会支出集中在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领域,这是东亚社会的一个共同特征。相关研究也证实,中国地方政府有“生产性投资”的倾向。然而,与日本和亚洲的“四小龙”不同,中国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着经济发展竞争。竞争的结果是,当地发展对当地居民来说是相当包容的,但对移民来说显然是排斥的。虽然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能够刺激经济发展,但它导致了社会权利的分割和社会发展的地方化,而且很明显,移民不能平等地享受发展的成果。

中国持续稳定发展动力何在

由于人口流动距离较长,在流入地定居更加困难,相关的社会问题也更加突出。主流理论认为,东亚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前者是后者的主要驱动力。这种说法也适用于中国,不考虑流动人口。然而,中国有大量的流动人口,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工把他们的孩子和老人留在农村,而留守老人照顾留守儿童。当然,这种安排是可能的,因为传统的家庭价值观仍然存在,农村家庭表现出了很大的弹性,但这种安排不可避免地损害了家庭的功能完整性,导致留守儿童和老人面临许多众所周知的问题,流动父母也付出了大量的身体、心理、情感、家庭和社会关系成本。对他们来说,经济发展不一定带来社会发展。

中国持续稳定发展动力何在

第三,日本和亚洲的“四小龙”规模相对较小,中国的社会转型复杂得多。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日本在1977年完成了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的过渡,而香港、新加坡和韩国分别在1983年、1988年和1995年完成了这一过渡,时间不超过10年。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社会结构转型也很快,因此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在日本和亚洲的“四小龙”,大规模工业化足以完成城市化的转型。相比之下,由于规模和内部差异等结构性因素,中国的社会转型正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尽管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工厂,但这种规模的工业化不足以推动中国成为一个城市社会和中产阶级社会。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开始升级和转型,中国仍然拥有庞大的农业人口和较大的农村登记人口。当中国的城市化刚刚过半时,服务业已经成为新工作的主要来源。中国的社会发展不能再走东亚模式的老路。

中国持续稳定发展动力何在

发展的新动力是什么

在新的经济社会条件下,中国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从主要依靠经济发展到经济发展和社会政策并重,充分发挥“两条腿走路”的优势,中国社会发展可以获得新的动力。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发展潜力仍然很大,可以长期持续推动社会发展;另一方面,过去社会政策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因此积极的社会政策具有很大的前景。经济发展和社会政策“两条腿走路”可以促进更加平衡和可持续的社会发展。

中国持续稳定发展动力何在

就经济发展而言,“一带一路”倡议意义重大,对中国未来的社会发展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它可以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以往依靠沿海开放的时代相比,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有望缩小。由于经济发展仍然是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社会发展有望更加平衡。另一方面,虽然省际流动促进了异地就业,增加了农民工的收入,但也给他们的个人和家庭带来了许多问题,这是经济发展不能有效转化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因。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可以促进当地的就业和城市化,有效地将经济发展转化为社会发展。因此,“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可以促进广大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可以通过把中国变成一个更加开放的大陆国家来促进这些地区的社会发展。

中国持续稳定发展动力何在

过去,社会政策是社会发展的短腿,这既有认知方面的原因,也有制度方面的原因。认识上的局限在于将社会政策等同于高福利陷阱,这不仅高估了我国的福利支出水平,也忽视了社会政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制度和机制的局限性在于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导致社会领域总投资不足,分配效果不佳。相关研究发现,许多地方政府对以发展为导向的社会政策支持不足。这就是为什么在2012年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政府教育投资占gdp的比例都不会达到4%的目标。除了众所周知的地区差距之外,即使在同一个县或区,现有的研究也发现学校之间的教育投资存在很大差距。面向发展的社会政策非常重视的另一个领域是医疗保健。医疗服务的可获得性和可负担性将影响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和生产力。中国的医疗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社会政策学者已经认识到,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非常重要,制定和实施“社会投资”的社会政策是大势所趋。即使按照以发展为导向的社会政策标准,中国空.仍有很大的努力农村儿童贫困和中小学辍学现象依然存在,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将不可避免地影响中国的发展前景。

中国持续稳定发展动力何在

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中高收入国家。要保持其崛起的势头和势头,必须走经济发展和社会政策的“两条腿”,扩大经济落后地区和低收入群体参与发展的机会,增强全社会参与发展的能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双赢。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标题:中国持续稳定发展动力何在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15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