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90字,读完约4分钟

在稳增长政策、供给侧结构改革全面推进、新的经济动能快速增长的影响下,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在触底企稳的基础上出现反弹,整体经济呈现出人意料的复苏态势。昨天,在由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程心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上,发布的《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经济》报告做了上述总结。报告指出,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新的经济周期尚未开始,中国经济仍面临许多风险和挑战。

报告称中国宏观经济触底企稳 迈向新阶段

新的周期尚未开始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在他的报告中说,中国2017年的经济稳定总体上是以政策为导向和恢复性的,市场和趋势力量尚未稳定。中国宏观经济呈现出三大需要重点关注的特征:一是经济企稳但难以快速反弹,企稳放缓可能是正常的;第二,风险已经缓解,但警报还没有解除,局部问题可能会恶化;第三,虽然结构已经优化,但它面临政策退出的影响。

报告称中国宏观经济触底企稳 迈向新阶段

“上述特点表明,尽管中国经济尚未开始新一轮的持续反弹,新的经济常态还远未结束,但已被吓阻进入新阶段。”刘元春说,中国经济新常态在今后一个时期将面临与过去五年不同的问题和矛盾,其运行特点和规律也将发生变化。经济增长率将趋于平稳和放缓,加速转变的动力将转向“政策退出”和“趋势动力”的叠加;结构调整将向市场导向和内生导向转变;动能转换进入了以市场为主体、政府为补充的关键时期;经济政策将从“持续扩张期”走向“逐步退出期”;金融周期将会下降,风险释放将会更加突然和隐蔽。

报告称中国宏观经济触底企稳 迈向新阶段

报告预测,2017年实际经济增长率将为6.8%,消费热潮将继续保持,投资增长率将继续下降,预计年增长率将为7.3%,比2016年下降0.3个百分点。

“投资增速尚未见底稳定,表明中国宏观经济新一轮周期尚未开始,中国的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尚未达到完全退出的地步。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触底企稳之前,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积极定位不应改变。”报告强调,鉴于实体经济的复苏速度将远慢于虚拟经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正常化速度应慢于西方国家,且渐进速度应与市场内生力量的复苏速度相一致。

报告称中国宏观经济触底企稳 迈向新阶段

防范风险,明年推进改革

刘元春表示,在今年出乎意料的稳定中,仍存在四个深层次问题和六大风险点。首先,外部环境的改善很难期望过高;二是内部市场景气传导机制不顺畅;第三,投资持续下降的趋势在短期内难以逆转;第四,储蓄率高时,消费很难进一步上升。风险点包括私人投资复苏不稳定、隐性地方债务、未完成的创新项目、对三四线房地产泡沫的隐忧、政策收紧下的利率上行压力以及金融低迷时期的监管平衡。

报告称中国宏观经济触底企稳 迈向新阶段

对此,全国人大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国家主席程心毛振华表示,总体判断是,经济新常态已进入新阶段,但目前金融风险尚未真正释放,结构调整没有真正做好,2018年是防范风险的特殊年份。要继续控制货币供应量总量,降低杠杆率,防止局部杠杆率下降引发的局部危机传导到整体危机;进一步调整债务结构,合理认定债务性质;优化投资结构,增强企业家信心和民间资本的作用。

报告称中国宏观经济触底企稳 迈向新阶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表示,在控制风险、推进改革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提高发展质量。王一鸣认为,当前的经济结构调整、消费升级、创新和发展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随着各个领域的开放,中国企业将与国际一流企业在同一舞台上展开竞争,这将迫使中国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由于下行压力相对减弱,更多的资源和重点可以转移到提高发展质量、防范风险和促进改革上。

报告称中国宏观经济触底企稳 迈向新阶段

报告指出,当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率的加速下降。有必要认识到,实物投资回报率低不仅是一种周期性现象,更重要的是,它源于缺乏一系列重大改革。建议在2018年引入由私人投资发起的系统计划。该计划应包括大量面向基础和中期的重大改革:首先,政府必须逐步从目前的投资型政府转向民生型政府;二是对国有企业投资体制和利润使用进行重新定位和改革,严格限制非主营业务投资;第三是重组各种控制;四是深化公共机构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市场化改革;第五,进一步“降低成本”。

标题:报告称中国宏观经济触底企稳 迈向新阶段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14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