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946字,读完约12分钟

根据2017年8月的报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议中国人民银行应逐步提高7天反向回购利率,利率上升的速度应跟随核心cpi,这意味着中国进入了一个通胀周期。10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9月份的价格指数。9月份,就工业产品价格而言,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9%;Cpi同比增长1.6%。一月至九月,消费物价指数整体水平较去年同期平均上升1.5%。从1月到8月,不包括食品和能源在内的核心cpi从1.5%升至2.2%。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说,中国已经进入通货膨胀周期了吗?

中国正在经历一个假通胀?

这一判断将深刻影响中国债券、股票市场等领域的投资逻辑。

适度的通货膨胀实际上有利于经济发展。在过去的几年里,各国的中央银行都遭受着货币政策枯竭的痛苦,但是他们无法拉动cpi。对于普通公民来说,cpi的上涨意味着购买食品、去医院和孩子上学的价格上涨,但对于投资界来说,cpi的上涨意义重大。首先,商品和服务价格的普遍上涨意味着企业利润正在提高。购买股票并等待升值是明智的。其次,随着cpi的上升,央行可能会加息,这将影响债券市场的价格。当央行加息时,到期债券收益率将普遍上升,相应的债券市场价格将下跌。因此,投资债券是不明智的。最近,债券市场经历了一场闪电崩盘。你同意这个判断吗?此外,cpi的上升还将对汇率、大宗商品、投资等产生深远影响。相反,整个投资逻辑是相反的。正因为cpi是向上还是稳定至关重要,中国资本圈也进行了深入研究。

中国正在经历一个假通胀?

支持通货膨胀到来的主要观点如下:

1.6.9%的生产者价格指数非常高,这将推动消费价格指数下降。目前,环境保护政策导致的供应短缺将使生产者价格指数居高不下。下游消费升级仍在继续,这将推高cpi。

2.2017年,蔬菜价格增长率很低,连续几个月出现负增长,严重拖累cpi连续17年下滑。18年后,由于基数效用,蔬菜价格的增长率将得到显著修复,从而有效提高cpi。

3.2015年价格改革后,医疗服务价格持续上涨,2017年9月达到7.6%的同步增长率,2015年前仅保持在2%左右。在过去的18年里,服务价格的增长率不会放缓。

4.欧美的就业率处于较低水平,工资上涨和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很高,最终会蔓延到中国。

cpi的提高只是昙花一现?

不幸的是,这种通货膨胀很可能是虚假的通货膨胀,cpi的上升只是昙花一现。你为什么这么说?首先,让我们看看ppi对cpi的影响。6.9%的生产者价格指数确实很高,但生产者价格指数能否传递给消费者价格指数是一个很大的问号。那些认为它可以传导到cpi的人的主要观点是,上游价格上涨会增加中游的成本,迫使中游提价,然后迫使下游提价;但是,我们观察到下游终端的需求并没有增加,所谓的消费升级只是结构性调整,所以当成本增加时,下游无法提高销售价格,更多的是在利润的挤压下调整生产结构以适应新的消费需求。

中国正在经历一个假通胀?

然而,近年来,从生产者价格指数到消费者价格指数的传播一直有很大的衰减率。中泰证券分析了齐升从原油价格变化到中国上下游价格的传导,计算了从ppi到cpi的衰减率。传动链是:

石油价格-采掘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原材料生产者价格指数-加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生活资料生产者价格指数-消费品消费者价格指数

齐升认为,从实际操作效果来看,油价对链条中各种价格指标的影响可以概括为:立即但逐渐下降。从2016年1月至今,布匹油价格上涨了82.6%,ppi采掘业价格上涨了31.8%,ppi原材料价格上涨了16.0%,ppi加工业价格仅上涨了9.2%,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传导不顺畅。然而,生产者价格指数生产资料(即采矿、原材料和加工工业)向生活资料的价格传递更加不顺畅。从2011年到现在,生产者价格指数生活方式的幅度只有2.92%。当生产资料在14-15年间下降11.6%时,生活资料仅下降0.6%;在16-17年间,当生产资料增加了11.4%时,生活资料也只增加了0.8%,基本保持不变。而生产者价格指数的生活资料是密切相关的消费品消费价格指数。齐升的研究表明,如果cpi的变化不包括服务价格的变化,那基本上就是ppi的生存手段的变化,即cpi增长率=ppi的生存手段增长率+服务价格增长率。事实上,除了劳务以外,cpi统计类别的构成与ppi生活资料非常接近。这表明,在生活资料变化微弱的情况下,除非服务价格大幅上涨,否则cpi不可能大幅上涨。

中国正在经历一个假通胀?

油价也会受到抑制吗?

不仅传输迅速衰减,而且石油价格的上涨,这个传输链的来源,将被抑制。自2008年以来,石油需求的增长率并不高,经合组织国家的总需求一直保持在4600万桶。根据中国的进口数据,增长率一直在下降,因此油价受到供应方的影响。当价格小幅上涨时,产油国的限产政策无法坚持,国家继续生产,油价受到抑制。

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美国的页岩气生产。据估计,美国页岩气生产的综合成本为51~53美元/桶。相关数据显示,如果油价超过这个价格,美国页岩气生产商将增加产量,这直接宣告了原油价格的上限在长期内将始终在51~53美元左右。事实上,随着技术的更新和更多国家加入页岩气生产,上限将会降低。2017年,原油价格已经经历了快速上涨,基数效用和上限效应将减缓2018年的增长速度。事实上,原油价格不会再次上涨,ppi对cpi的传导将迅速下降,这无法支撑2018年cpi的增长速度。

中国正在经历一个假通胀?

蔬菜价格?医疗服务价格?它没有什么影响力

2017年,市民经历的最个人化变化和影响cpi的最大变量是蔬菜价格和医疗服务价格。在经历了2017年上半年罕见的大幅下跌后,蔬菜价格在2017年上半年开始转正,并将在2018年继续上涨。上半年cpi的拖累达到-0.94,因为基数效用在2018年cpi将有更大的增长。2015年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旨在提高医疗服务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减少医疗服务行业人员流动的情况。改革以来,医疗服务的价格猛涨。2017年9月,它达到了7.6%的同步增长率,直到2015年才保持在2%左右。医疗服务价格预计将继续保持高增长率。毫无疑问,双方都将在明年提高cpi。

中国正在经历一个假通胀?

然而,即便如此,cpi总体上也不会有很大改善,因为影响cpi的不仅仅是蔬菜价格和医疗服务价格,还有牲畜价格、服务价格、交通(包括能源)、房价等。即使这些因素真的能提高cpi,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也未必能在共同努力下提高cpi。国信证券(002736,董德志)基于过去10年(含2017年)数据的研究表明,驱动cpi波动的主要因素是畜肉价格,cpi与畜肉价格的相关系数为0.85。虽然蔬菜和医疗服务的价格也有显著的增长率,但由于各种原因,如影响比例低,其对cpi变化的影响在综合作用下似乎总是很小。事实上,蔬菜价格和cpi之间的相关性几乎为零。自2015年价格改革以来,医疗服务价格一直在快速上涨,但其与cpi变化的相关性并不高:总体而言,中国cpi主要由牲畜肉驱动。这使得调查的重点应该是退货牲畜肉,主要看猪肉的价格。

中国正在经历一个假通胀?

医疗服务的价格远没有想象的重要

兴业研究的鲁正伟认为,剔除短期影响后,所谓核心cpi的涨幅仍在下降。首先有必要解释央行货币政策的逻辑:央行的货币政策通常着眼于需求的长期变化。由于食品和能源波动较大,供给因素较为明显,世界上许多央行认为它们不能反映长期需求趋势,因此央行在货币政策中应更多地参考核心cpi,即剔除食品和能源的CPI。剔除对cpi影响最大的食品后,医疗服务价格的作用扩大了,这也是中国核心cpi在2017年前8个月达到2.2%的原因。

中国正在经历一个假通胀?

兴业研究的鲁正伟认为,这样一个核心cpi仍然不是“核心”,因为中国价格改革的实质是供给冲击,而这一波医疗服务的快速改善将逐渐消退,这不能代表长期的价格变化趋势。通胀指数应该更多地反映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而不是供给的变化,央行应该消除医疗服务价格的影响。在剔除医疗服务价格的短期影响后,发现核心cpi仍在下降,鲁认为这应该是央行货币政策的cpi参考。不支持通货膨胀理论的另一个原因来自居民的工资收入。陆政委研究了消除短期影响后的工资收入。自2013年以来,中国的平均工资一直在波动和下降,这与即将到来的通货膨胀周期严重相悖。

中国正在经历一个假通胀?

猪肉价格是关键?

目前,猪的粮食价格比在7以上,平均猪粮比是5.5作为盈亏平衡点,所以目前养猪利润很高。尽管存栏量持续下降,但饲料的生产和销售却在迅速上升,每单位猪重和断奶仔猪数也在上升。此外,猪的周转天数正在减少,这都表明猪肉的供应正在增加。至于环保条款对生猪供应的影响,兴业证券(601377,咨询股)王涵认为,这只会影响5%的供应。生猪价格的大幅上涨需要由供应下降20%来引发。环境保护条款5%的影响是不够的。综合计算,预计明年生猪价格将下降5%。此外,高善文安信证券的研究表明,中国的猪肉供应长期以来与通胀预期密切相关。从猪肉供应的上升趋势来看,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不存在通胀预期。

中国正在经历一个假通胀?

西方价格会向中国输出通胀吗?无辜的!

让我们看看国际方面。近年来,各国央行纷纷退出货币宽松政策,转而实施财政扩张政策。各国的财政支出是以基础设施和其他公共服务支出的形式实现的,这是这一时期国际贸易和商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然而,国际商品贸易影响可贸易商品,这反映在生产者价格指数中。中国的生产者价格指数能够有如此高的增长率,一方面来自国际贸易的需求,另一方面来自国内供给方面的改革。然而,高ppi并不一定意味着高cpi,这一点已经在上面分析过了。

中国正在经历一个假通胀?

近年来,欧美的通货膨胀率一直受到中国的影响,特别是在大量进口中国商品的国家。如果中国销售的商品很贵,而且中国销售的商品占很大的份额,这肯定会全面影响国家的价格。为什么中国的高生产者价格指数影响的是欧洲和美国而不是中国?归根结底,这仍然是一个需求问题。在中国,它经历了长期的产能过剩,下游需求正面临着几乎没有增量的结构性变化;然而,在欧洲和美国,中国对这些国家的商品出口远非顺差。事实胜于雄辩。广发证券(GF Securities,000776,诊断股)的郭磊研究显示,中国的ppi比美国cpi高出16个月,比欧洲高出9个月。一般来说,欧洲和美国的消费价格指数将在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上升后的9-16个月内上升;例如,在美国,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对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的贡献率约为16%,这意味着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增长的16%来自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

中国正在经历一个假通胀?

自2008年以来,中国的生产者价格指数显著影响了欧洲和美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原因是,2008年之前,欧美进口很大一部分来自欧美国家内部,但2008年后,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很快取而代之,这一比例大幅上升。因此,自2008年以来,中国的生产者价格指数显著影响了欧洲和美国的通货膨胀(德国和日本除外,因为这两个国家对中国没有赤字)。据观察,2008年后,欧洲和美国的失业率一直在下降,工资一直在逐步增加。根据菲尔普斯曲线,通货膨胀应该在这个时候发生。然而,欧洲和美国的总体通货膨胀率仍呈下降趋势。原因是中国商品大量出口到欧洲和美国,而欧美的通货膨胀率由于价格相对较低而不断下降。

中国正在经历一个假通胀?

当然,由于目前中国的ppi正在快速上升,这表明中国的出口商品价格已经开始上涨,而欧美的失业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劳动力供不应求,未来工资还会上涨。随着两者的叠加,欧洲和美国的通货膨胀将很有可能发生。然而,正如上述分析所表明的,由于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中国的价格是欧美通货膨胀的原因,而不是相反。欧美的服务业比较发达。目前,就业率主要在服务业上升。然而,欧美的服务业并没有形成大量对华出口,这主要是由于服务业的固有特点。中国的产业整合没有大宗商品贸易那么大、那么系统,大宗商品贸易可能会深入中国。欧美的服务业供给主要发生在欧美或其他西方发达国家,而且是

中国正在经历一个假通胀?

只要不是恶性通货膨胀,适度的通货膨胀对经济是有益的。然而,根据上述分析,我担心没有适度和可持续的通货膨胀。这表明牛市的基础还不够坚实。然而,如果消费物价指数的增长只是暂时的,这是否意味着市场将在未来某个时候达成共识,即“这是虚假的通胀”?前一段时间债券价格暴跌,那么达成共识后会有变化吗?如何从这个判断中挖掘更多的投资机会?这些问题值得投资者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标题:中国正在经历一个假通胀?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13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