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74字,读完约7分钟

罗晓山区扶贫记录

记者刘新光通讯员肖建军王一一曾文慧

两年前,在罗晓山区的扶贫开发地区,如湖南省鄢陵县和茶陵县,当地的贫困家庭只知道中国人民银行。当记者们在初夏走进这个山区时,他们已经知道是中国人民银行带头进行金融扶贫。中国人民银行不仅“印票”,还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财政政策温暖了人们的心

2015年冬天,记者来到孟建波在罗晓山区鄢陵县水口镇资源村的家。这个家庭有四个人。他妻子患败血症已经12年了,每年的医疗费用近2万元。两个孩子中的一个在高中,另一个在初中。这个家庭只依靠老孟的零工收入。经过一年的努力,总收入不到1万元。他妻子的病越来越严重,他的债务也越来越严重。两个孩子有辍学的危险,三所旧房子年久失修。他们冬天不挡风,夏天不下雨。老孟整天叹着气,几乎要了命。

扶贫 “加法”

2016年初,湖南省株洲市支行行长宋率金融扶贫研究团队深入山区,分析贫困家庭造成贫困的原因。据统计,鄢陵县40%以上的贫困户因病、残、灾而致贫,有1542户像老孟家一样生活在偏远山区,需要易地安置。宋建议鄢陵县政府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省级分行申请政策性贷款支持搬迁。搬迁扶贫贷款是中国人民银行向农业发展银行和CDB发放的一种政策性贷款,专门用于帮助贫困农民建房和搬迁。县政府迅速制定了详细的搬迁扶贫计划,成立了扶贫开发公司,查明了搬迁人数,确定了牵头单位,并获得了2.3亿元的贷款支持。截至2017年5月底,全市发放拆迁贷款5.4亿元,帮助包括孟建波在内的3976户已建卡的贫困家庭搬入新居。政府一分钱都没花,就帮他建了一栋120平方米的大楼,一家人搬进了新家,这增强了他们对生活的信心。每个人都称赞扶贫政策。

扶贫 “加法”

为了给这个家庭提供一个可持续的收入来源并摆脱贫困,老孟的家人从当地的农村商业银行借了3万元,这笔钱由政府补贴。利用3万元的贴息贷款,他种了100个黄桃,放养了30只黑山羊,并在自己负责的田里养殖了一亩泥鳅。山里有很好的水。泥鳅生长快,质量好。不仅在市场上容易卖,而且今年县里有两家超市向他订购。他告诉记者,光泥鳅一年的收入就达到1.8万元,他还卖了8只黑山羊,收入近1万元。

扶贫 “加法”

在老孟家的黄桃园,几乎有一棵果树很高。他解释说,他将能够在2008年结出果实。到那时,有了卖黄桃的收入,他的3万元贷款就可以还清了,按期脱贫应该不成问题。当记者正要离开时,农村商业银行的同志告诉了他一个好消息。经过重新评级,他家的信用等级今年从普通户提高到优户,贴息贷款额度从3万元提高到5万元。老孟决定借50000元,买50只黑山羊,加固山区农田,扩大一亩泥鳅养殖,尽快致富。

扶贫 “加法”

截至5月,株洲市发放小额贴息贷款4.15亿元,今年新增1.32亿元,新增扶持1万多贫困农民发展多种生产。金融扶贫政策的有效实施大大加快了扶贫进程,贫困户实现了“两忧三保”。

工业推动减贫

贫困农民稳定收入、持续脱贫的关键在于产业和人才。金融在支持工业发展方面大有可为。根据株洲市扶贫办的数据,2016年有15,000户家庭脱贫,其中86%通过工业脱贫。

炎陵县龙溪乡仙坪村位于罗晓山区,平均海拔1500米。昼夜温差大,空空气湿润,特别适合高山水果种植。这个村子出产的黄桃水资源丰富,味道纯正,营养丰富。它被称为“高山水果之王”,出口到全国各地。需求超过需求。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特殊行业。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在鄢陵县耿福子黄桃工业合作社设立扶贫再融资示范点,支持鄢陵农村商业银行发放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发展黄桃种植。在创建活动中,鄢陵农村商业银行对每一个贫困家庭进行信用评级,并开展扶贫贷款营销活动。

扶贫 “加法”

据仙平村党支部书记刘玉鄂介绍,该村62户贫困户中,大部分都借入了小额贴息贷款,总金额达120万元。每个家庭都种黄桃。去年,黄桃产量超过100吨,家庭平均收入超过2万元。19户贫困家庭摆脱了贫困。今年,村里动用了30万元的工业发展统筹基金作为对贫困家庭的奖励基金,以扩大黄桃、黑山羊和竹子的工业发展。耿福子实业公司在县扶贫办的带领下,与贫困农民和农村商业银行签订了四方援助协议。村里的贫困户可以用资金和土地投资耿福子公司,公司给贫困户分红。同时,行业规模更大,农村商业银行敢于放贷。今年,该村小额贷款的信贷额度增加了80万元。贫困农民可以凭村里出具的信用证明借贷还钱。

扶贫 “加法”

刘树基告诉我们黄桃的保鲜期只有一个月左右。去年,该县农村商业银行在销售旺季发放了总计1600万元的贷款,帮助该县建造了300多台家用电器。黄桃通过互联网在全国各地销售。耿福子公司还建了一个冷藏库,可以贷款储存2万吨黄桃,解决了黄桃的保鲜问题。

茶陵县黄牛产业历史悠久。史料记载,湘东黄牛集散中心形成于清末该县界首地区。茶陵县政府通过发展养牛业促进贫困家庭脱贫。在中国人民银行扶贫再融资的支持下,政府设立了600万元的产业基金,为贫困的黄牛农民提供贷款利息补贴和担保。同时引进林峰实业公司,负责黄牛的配种、集中收养、销售和草场供应,形成了“中央银行扶贫再融资+政府担保基金+商业银行贷款+企业+贫农”的产业扶贫模式。茶陵浦发村镇银行向360户贫困家庭发放了4600万元的贴息贷款。贫困家庭用这些贷款从林峰公司买回年轻的牛进行自由放养。如果它们不想在繁殖后或中途饲养它们,公司可以随时回购它们进行集中维护,并以市场价格与农民结算基金。据公司谭介绍,公司帮助的贫困家庭平均年收入增加了2000多元,240户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扶贫 “加法”

“三站合一”造福人民

蔡闻道是游仙县杨木岗村的一个贫苦农民,他生来就有残疾。他52岁了,还是个单身汉。他和他年迈的父母靠农村低保生活。叹息读了一点,喜欢在人前炫耀。去年春节前,他花了26元钱租了一辆摩托车,赶到农村商业银行领取了1200元的低保金。收到钱后,他在镇上找了一家餐馆,点了一些食物和酒,准备美味的一餐。两个骗子以在网上为他订购图书的名义骗走了他1080元,这让他很后悔。今年春节期间,舒不再需要租摩托车到30多公里外的城镇,因为村里的金融扶贫服务站可以提供低保等服务。

扶贫 “加法”

在当地分支机构的领导下,银行由农村商业银行、农业银行和邮政商店主办,全市166个贫困村中有130个建立了金融扶贫服务站,这些服务站要么建在农村活动中心,要么建在农村商店和诊所。鄢陵、攸县农村商业银行将金融扶贫服务站、农业取款服务站和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整合为一体,利用“互联网+”实现小额现金存取款、农业补贴取款、代理汇款和账户查询等功能。贫困的农民可以不离开村子就做金融生意,也可以依靠电子商务来销售当地的农副产品。对于农村金融机构,可以利用服务站进行信用评级、汇款结算、代收存款、协助代收贷款等。,他们可以根据他们的业务量获得报酬,从而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服务功能完善后,“三合一”共建模式受到贫困农户、金融机构、农村电子商务等各方的欢迎。

扶贫 “加法”

据中国人民银行株洲市中心支行负责人介绍,依托金融扶贫服务站,金融机构对全市5.7万贫困农户进行了信用评级,80%以上的贫困农户获得了有效信用,联系小额贷款6793.8万元,存取现金558.4万元,代办汇款145.3万元,办理查询12万次,开展金融知识宣传。多组数据显示,通过金融扶贫服务站实现普惠金融,不仅解决了贫困农户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也促进了农村金融市场的业务拓展。

标题:扶贫 “加法”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12023.html